|
实习生给我们留下的记录^_^ 实习生的工作虽然早于一个月前结束,但每次看到他们留下的一些文字记录时,总会被感动^_^
感谢华农过来的五位同学,在这段时间里面,和我们一起,经历了很多。希望常回来~~
By丽妹
常驻办公室实习的日子转眼间就结束了,在这十个星期的实习中,感触最深的是我们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工作与学习,在这里没有尔虞我诈,没有阿谀奉承,没有私利的争夺,有的是伙伴之间的相互关爱与相互陪伴,同事对新来伙伴的帮助,上司对下属充满爱的指点与鼓舞……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与学习,真的受益匪浅啊!
我们实习的第一个星期我们称为适应期,在这个星期中我们主要是了解整个办公室的运作方式以及各个岗位的工作状况,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并想要在实习期间跟进的岗位,当然在这个适应期里,办公室的三位工作伙伴给了我们很多的引导和支持。刚开始来到机构实习的我们,就好像是迷途的羔羊确切地说是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却找不到确切的方向,记得是在第二周我才找到了实习的感觉,虽然说适应期就是需要我们去适应,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是需要有一个指路人,时不时地帮我们指引一下前进的方向,不然真的很容易迷失的,我觉的美新路的一个特色就是能够很好地带领志愿者或实习生去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这非常的重要,因为我们就像是外来者,突然地闯入到原有的团队当中,不可避免地会跟工作人员有一种天然的隔阂,彼此之间会有一睹看不到的墙,而消除隔阂,这需要双方彼此的互动与努力。美新路的工作伙伴虽然都很忙,但是她们还是会时不时地抽取时间跟我们聊聊或者是开个小会,这不仅帮助我们更多的了解美新路,同时也使我们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了解自己的工作进展情况以及与其他伙伴工作的链接点。
从第二周开始,我们五个实习生就开始各自选定自己要跟进的岗位,我选择的是基地建设与工作坊的工作。记得在选择的时候elaine问过我说:“工作坊挑战很大的,你怕不怕,如果要退出重选现在还不迟。”老实说那个时候的我心里真的没底,所以我的回答是我想试试看。因为那个时候考虑到的是工作坊与我们的专业课关系比较密切,从一定程度上说,工作坊也就是小组活动,所以希望通过这次实习可以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后来才发现成长工作坊所探讨的内容真的很深,对我来说挑战可真的不小呀。其实在我们实习之前工作坊就已经开展了三期了,我们参与的时候已经是NEWPATH一届志愿者成长工作坊的第四期了,该期的主题是“平等”,对于我来说,真的是蛮大挑战的,因为它需要我们去探讨自我的内心,自我觉醒,对于还在心灵门口徘徊的我,确实是需要好好做一番功课。不过在每天往返于学校与办公室漫长的途中,我发现坐公车的途中是很不错的自我思考时间哦^_^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心灵成长性质的工作坊,但作为还未踏出校园的我们,本身缺乏足够的阅历,自我觉醒也很不够,因此开展工作比较棘手,在办公室伙伴的建议下,我们通过查找书籍或者收集相关的资料来提高我们的认识,促进自我心灵成长,从而弥补自身的不足。所以在策划每期工作坊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收集关于主题的资料,一般会就工作坊主题的含义、故事、游戏、技巧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查找,在收集了一定的资料后,我们便开始阅读所收集的资料,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带给我们一些启发和灵感,不过有时由于看过相关资料也会对主题陷入先入为主的危险,思维受到限制,这点需要注意。在收集完资料以及阅读后,我跟我的搭档就会就本期工作坊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悟与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再一起讨论该期工作坊活动的目的、主线,当然在讨论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出现意见的分歧,不过有碰撞才会有火花,在辩论中常常主线也会逐渐变得清晰起来。确定了主线以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主线策划工作坊的活动流程以及采取的形式,接着便是策划书新鲜出炉的时候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完成,接下来与办公室的伙伴以及指导人员讨论刚刚出炉的策划书是否真的合口味,能否引人入胜,这一方面才是最重要的,讨论的主要内容大概是1、工作坊活动内容的设计是否合理;2、工作坊能否满足成员的需求;3、能否达到预定的目标;4、风险预计。在讨论完之后我们要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做出相应的修改。在经过多次修改策划书之后,接下来的便是工作坊的彩排,彩排的目的是模拟工作坊的过程,事先检验在活动中工作人员的引导是否有效、工作人员与成员是否沟通流畅、活动内容设计是否合理;工作坊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而我们该期“平等”工作坊的彩排对象是在职的大朋友,在模拟工作坊结束后他们也给了我们很多相关的建议,使我们可以更好地完善策划书的设计。
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在五月底,我们的“平等”工作坊终于如期与大朋友(大一大二的学生)见面了,总体来说整个活动开展得还算顺利,不过当然存在的问题也不小,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些问题是:1、成员不够完成投入,没有完全放开自我,没有做到自我觉醒,讨论的话题只是就事论事,而没有意识到自我的内心,离工作坊的初衷较远,偏离了主航道;2、缺乏团队凝聚力,成员之间还没有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团体动力不足;3、发现其中很多成员都把参加工作坊当作是一项任务,而不是当作是帮助自己心灵成长的平台,心态不对等。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想出了相应的对策,比如在以后的工作坊活动中事先公布工作坊主题,让成员有思想准备,为正式开展工作坊的深入讨论奠定基础;其次让大朋友轮流当观察员,从局外者的角度看待工作坊,与作为当局者的感受相比较,从中让大朋友感悟,真正学会在工作坊当中自我觉醒;第三,相应的修改成员反馈表有关调查项目,着重检验工作坊效果等等。当然这些问题不是一时就可以解决的,还需要我们在往后的工作坊活动中去逐步改善,但我相信经过努力,在下次“欣赏”工作坊当中我们会有所改进的。
从接触工作坊,到工作坊策划书的设计,到工作坊活动的开展,这一段路程走来,有时的确感到很辛苦,尤其是当自己的思维到达瓶劲的时候,不过亲历过这样一次工作坊也让我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坊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首先,在策划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紧扣主题,不能偏离我们定下来的所要达到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还是比较难的,因为有时候为了策划活动,我们会发散思维,天马行空地想,所以很容易偏离主航道;其次,策划活动除了考虑每一部分的时间外,还得注意每一部分的衔接,因为这是一个成长工作坊,是有关心灵成长性质的,所以每一部分必须层层深入,逐层探讨。这样逐层深入的环节才可以让学员去体会和感悟,得到心灵的成长;第三,要注意时刻反思,我们运用了什么手法去开展此次工作坊的活动,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想要带给组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们能否达到我们的目标,换一句话说也就是要注意时刻评估我们自己的工作,不要做无用功;第四,工作员必须自己做好准备,对某个主题要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比如对“平等”这个理念,工作员自己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才可以更好地去带领这个小组;第五,要注意工作坊活动形式的新颖,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组员的活力,同时也可以带动组员积极主动得去思考和体验。
以上是我实习工作当中关于工作坊的一些感受,下面说说对于基地建设方面的工作。在基地建设方面我主要是协助负责人做一些项目资料的整理以及协助回复大朋友每月的反馈表。说起大朋友反馈表的回复,我的感受颇深。回复大朋友反馈表是我实习开始的时候第一个接到的工作任务,在初次回复的时候,天真的我自以为就按照老师所讲的,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同理心去回复就行了,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滥用同理心。不过幸好有伙伴们的指引,在听取他们的建议后,我也总结了一些回复反馈表需要注意的地方,由于回复并不是面对面的交谈,所以要做好其实不是一件像表面上看那么简单的事情,不仅要注意到用词,所使用的词语要避免产生歧义,还要考虑到对方看到回复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把握好“度”的问题,适当使用同理心,否则如果过了度,就会让人感觉到你不是在理解她\他的感受而是觉得你在敷衍她\他,感觉很虚很假;其次还有一点比较重要那就是在回复的时候要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同时少用让人感觉强势被迫的词语,如:“应该”、“最好”、“最重要的”等。当然对于刚刚接触到这项工作的我来说,还是需要继续努力,多多练习的,俗话说:“熟能生巧。”在回复了一些大朋友的反馈表之后,我也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技巧,换位思考的方法有助于做好回复工作,当我不知道怎么去回复某个大朋友反馈的时候,我就会想假如我就是这位大朋友,我会希望得到怎么样的回复,会想要得到什么样的信息,有时候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能让自己的思维更加地开阔,往往也能找到回复反馈的方法。
在这两个多月的实习当中感触较深的另一方面是关于如何开展好一个项目,当项目已经发展到成熟期,如何去不断完善与创新呢?在我看来一个项目的开展过程就好像一个公司的发展过程,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维持项目正常持续稳定地开展,需要做好很多工作尤其是一些细节方面的事情,其中资料的整理与存档就是一项很琐碎却也是相当重要的工作。不过遗憾的是在集中实习结束的时候,之前着手进行的项目资料库还没有完成,所以录入的工作还需要以后的义工伙伴们的帮忙。^_^以上就是我两个月实习生涯的感受与体会,最后用一句话来结束我这两个月的实习生活:懵懵懂懂地开始,在指引与自我摸索中前进、收获……
[ 本帖最后由 知了筱筱 于 2008-9-11 15:0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