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寄生虫 于 2013-11-4 11:34 编辑
来源:中国发展简报http://www.cdb.org.cn/ngo_talkview.php?id=4071
到敬老院“献爱心”的志愿者将一把5尺大梳压到老奶奶头上,不论他如何使劲梳,老奶奶还是舒服不起来。原来,爱心也会“梳”不起。
昨天在北京某公园内标题为“爱心‘梳’不起”的标语吸引不少人围观。只见一名扮演敬老院的老人,头戴老人假发坐在那,她的身后是几名怀有各种目的年轻人争先恐后给老人梳头的场景。他们表演的人物有一心为老人服务的志愿者、有带有商业目的推销人员、为了完成定额公益任务的官员、为了公众正面形象的明星以及夸张带有巨型大梳子为噱头来自我炒作的形形色色的人,老人在几人轮番梳头后,不耐烦地带上了预先准备好的假发,最后被折腾得扔发而走。这一幕的街头剧,是由一群关注公益生态的青年志愿者所策划,目的是倡导“不要表面慈善,拒绝消费公益”,并与围观的公众一起反思公益慈善的意义。
在信息共享和飞速传播的时代,更多的人加入了慈善公益的路。可以说是人人有善心,处处在公益。但在这个鼓吹消费和功利至上的时代,所谓的慈善公益,也容易流于一厢情愿的表面行为,没有顾及“受助对象”的真正需要和感受。特别在各种节假日到来之际,这种“献爱心”更是形成了一种井喷式的释放。可停下来想想,这些行动对“受助对象”来说,这样来势汹汹的一个浪潮袭来,事后有马上冷却的行为,真的合适吗?
之前曾有报道,有敬老院老人一天被洗8次头﹑被洗十几次脚。别说是老人了,这样的献爱心如果对象换成是我们也受不了!献爱心本来是好事儿,可如果只是心血来潮,不注意方式,不顾忌受助方的感受。这种表面的慈善宁不不要,也好过增加了老人吃不消的负担。
街头剧演出后,一些围观的市民表示认同慈善不应该只是表面功夫,而是要考虑到收益对象的需要和感受。这次行为艺术的策划者表示,如果我们能错峰做慈善,提前了解对方的需求;注重对方的感受;真心的对待长久的陪伴,双方会有更高层次的收获。形成更好的人人有善心,推动健康长久的良性循环,处处在公益,自下而上的达成让每个人都能有享受应有的福利。
(特别感谢金粒妈妈的友情出演{:soso_e183:})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