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春季怎样养生
2月4日立春,立春之后,冬去春来,阴退阳长,乍寒还暖,气候多变。正如民谚所云“春天孩儿面,一日变三变。”老年人由于脏器老化,机能衰退,适应性差,抵抗力弱,宿疾易发或诱发新病。因此,应顺应时令,重视保健和养生。
一、“春气奋发”。《内经》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养生之道也”。春天,阳气奋发,气候融和,万物萌发,草长花开,空气清新。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应多做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做操 、打拳、练功等,以适应时令特点,这样即能使人体气血通畅,郁滞疏散,筋骨舒展,防病于未然,又可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体质,祛病驱邪。
二、“春捂秋冻”。中医临床实践证明,这既是适应阳气升发之养生需乍寒乍暖,人体血管舒张,汗孔松弛,突然骤减衣服,极易使“寒邪入内”,引起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病。因此,应根据天气的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顿增顿减。中医认为,“春来不可背寒”,还应注意背部保暖。
三、“春困秋乏”。春暖花开,艳阳高照,但有些人却昏昏欲睡,没精打采,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唐诗中形容“春眠不觉晓”。主要是人体生理机能暂时不能适应环境造成的。并不是睡眠不足,也不是病。为更快的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和脑部供血,可大大减轻或消除春困。
四、“宜甘减酸”。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所健壮,人可延年益寿。因为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小疡在春季多发的原因之一。故宜多食些富优质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新鲜蔬菜、水果、干果等,以养阳敛阴、养肝护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