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以后去的话可以参考我下的这些资料啦!!呵呵
巴黎著名景点介绍
巴黎艾菲尔铁塔
1889年,世界万国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同年亦是法国大革命百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由法国人古斯塔夫艾菲尔(Gustave Eiffel)设计建造的艾菲尔铁塔在当时的巴黎市中心落成。
艾菲尔铁塔的创造者
古斯塔夫·艾菲尔(Gustave Eiffel)(1832-1923)在世界金属建筑 领域是位非常著名的大型工程承办人。他的公司在曾在世界各地建造过一百多个著名建筑,如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卢浮宫百货商场附属建筑的钢铁构架天窗(1879),尼斯天文观测台的穹顶(1886),巴拿马大运河闸门以及中国的三座桥梁。这位“钢铁魔术大师”的最后几件作品之一就是艾菲尔铁塔。他同著名工程师莫雷斯·克什兰(Maurice Koechlin)和艾米勒·努吉耶(Emile Nouguier)以及建筑师史蒂芬·叟伍斯特(Stephen Sauvestre)在艾菲尔铁塔建筑工程中精诚合作,最终成就了这个伟大建筑。此工程于1887年7月1日正式开工,用了五个月时间来打地基,最后三百个工人用了二十一个月完成了所有金属部件的组装工作。
艾菲尔铁塔结构
时至今日,艾菲尔铁塔这位世纪老人已有一百多岁了,他是法国工业革命后现代艺术在建筑领域的一个完美表现。他独特的全金属结构在当时确实是太为改革创新:艾菲尔铁塔由一百五十万个铆钉连接固定,艾菲尔先生还曾决定将18038个铸铁配件更换为更为轻巧坚固的合金配件,所以,最后建成的艾菲尔铁塔非常“轻”。在它所矗立的水泥地面上,每平方厘米只承受4.5公斤的压力。它的总重量是10000吨,其中包括7300吨的四脚金属支架。它的四个支点间形成了一个边长为125米的正方形。艾菲尔铁塔的1665级阶梯能将您送至310米高度的塔顶。加上塔顶部天线的高度,艾菲尔铁塔总高度为324米。它的第二层在离地面149米的高度上,第一层也离地面有 91米。在它建成的时候,艾菲尔铁塔曾一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并将此纪录一直保持了45年,直到1931年纽约帝国大厦落成前。
艾菲尔铁塔的维护
艾菲尔铁塔又被法国人称为“贵妇人(La Grande Dame)”,为了使这位“贵妇人”能青春常在,日常的保养与维护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通常的维护工作是使艾菲尔铁塔保持光泽并保证登临铁塔的访客的安全。因此铁塔的总体结构和塔上电梯经常要进行规律性的检查。为了防止金属的锈蚀,铁塔全身涂满了防锈漆。自它建成之日起,它已被整体重油过17次,也换过很多种颜色。它曾被漆成过红色、黄色,最后人们还是把它漆成了铁褐色,也是它最初时的颜色。最近一次的全塔整体油漆是在2001年,一共用掉了60吨油漆和整整一年的时间。在夜间,艾菲尔铁塔象一位身着缀满闪闪发光宝石夜礼服的贵妇人:2003年,她身着一身星光灿烂的钻石夜礼服,2004年中国新年到来之际,她特意换上了一件红宝石礼服来与全世界人民一起共迎中国新年。现今的这位贵妇人则身着一套华贵的金色礼服等待着您的到来。
艾菲尔铁塔的功能
艾菲尔铁塔设计之初被定为在它建成使用二十年后被摧毁。因此古斯塔夫艾菲尔必须为他找出另一个实用之处才能保护自己的作品不被毁掉。最后这位贵妇人吸引了一些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的目光,一个科学实验室从此在艾菲尔铁塔上安家落户,实验室主要从事气象学、无线电学和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可以说是科学救了艾菲尔铁塔。所以在艾菲尔铁塔的四个面上,也就是这位贵妇人的裙边上,一共铭刻有七十二个伟大科学家的名字。
艾菲尔铁塔的名声
从它建成那天起,艾菲尔铁塔就在世界 上引起了巨大的哄动。它为众多电影艺术家,摄影师,诗人和著名画家如修拉(Seurat)和德劳内(Delaunay)从不同侧面带来了不同的创作灵感,也成为自二十世纪初直至今日巴黎的标志性建筑,更是法国吸引游客最多的历史建筑。仅是它向公众开放的第一年,它就迎接了超过200万的参观者,时至今日,已有超过二亿人来此参观过。但同时它也是它具大成功的受害者,它至今已被拍照、临摹及微缩复制了上百亿次,你甚至能在世界的其它城市看到它:里昂(法国)、深圳(中国)、东京(日本)、柏林(德国)……
在您参观艾菲尔铁塔期间不要忘了参观一下位于铁塔地下的控制铁塔电梯的升降系统及位于一层和二层的商店、展览室和餐厅。在顶层您还可以放眼巴黎全城,在睛空万里的情况下您甚至可以看到90公里外的景物。
巴黎塞纳河左岸历史
巴黎的塞纳河左岸涵盖了塞纳河畔一个整体的扇形区域。在巴黎市区内如果你乘船由塞纳河顺流而下,船首左侧所展现的就是巴黎左岸的风光。塞纳左岸是巴黎建市之初的见证人,它的腹地集中了巴黎城创建初期的历史遗迹。
左岸区划
巴黎的塞纳河左岸涵盖了塞纳河畔一个整体的扇形区域。在巴黎市区内如果你乘船由塞纳河顺流而下,船首左侧所展现的就是巴黎左岸的风光。巴黎左岸包含了巴黎的六个区:
- 巴黎第五区,又被称作"万神殿区(quartier du Panthéon)"
- 巴黎第六区,又被称作"卢森堡区(Luxembourg)"
- 巴黎第七区,又被称作"波旁宫区(Palais Bourbon)"
- 巴黎第十三区,又被称作"戈博兰区(Gobelins)"
- 巴黎第十四区,又被称作"天文台区(l’observatoire et enfin)"
- 巴黎第十五区,又被称作"沃吉哈赫区(Vaugirard)"
塞纳左岸可以说是一处强力体现巴黎艺术生命的使巴黎人引以为豪的地方。直至今日,它那辉煌的历史,艺术的声名仍然使它立于众多巴黎艺术之地的重心位置。塞纳左岸还是巴黎建市之初的见证人,它的腹地集中了巴黎城创建初期的历史遗迹。其中最好的证据就是,左岸的前三个区(第五、第六和第七区)在建成之初并不隶 属于巴黎市,而其它三区(第十三、十四、和第十五区)也只是在1857年后才被归并入巴黎市。自此,巴黎开始不停吞并其周边的近郊和城区,首都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所以您不必吃惊于巴黎城周边美丽如画的田园风光和具有原始魅力的乡村气息,要知道这些完全不合巴黎摩登身份的乡土氛围是被人们刻意保留下来的。著名的蒙马特区就是一个绝好的例证,其它的还有巴黎的白宫区(Maison-Blanche)和红山区(Montrouge)等,都是巴黎都市村庄的典型代表。
塞纳左岸的前三个区(第五、第六和第七区)被归并入巴黎市历时已久,因此它们也被认为是“老巴黎的”的一部分。也正是为此,这些区才有幸亲历了一些现在只 能在历史教科书上才能看到的历史大变动。比如,卢森堡区和波旁宫区在路易十六加冕之后才有权自称是隶属于巴黎的一部分。其后被吞并的还有现在隶属于巴黎第六区的圣日尔曼德培(Saint Germain des Prés)郊区。随塞纳左岸顺流而下,您看到的将是法兰西首都蜿蜒曲折的历史。那些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历史遗迹会在您不经意中带您回到过去。例如由菲利浦—奥古斯特(Phillipe-Auguste)于1190年下令修筑的城墙,时至今日仍静静的矗立在那里,好象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段曾经的历史。
塞纳左岸的出名不仅是因为它的历史悠久,还因为这里的整体文化氛围。这里最特别的地方是遍布着不计其数但各具特色的咖啡馆、酒吧和啤酒馆。虽然这里可供消谴放松的地方有很多,但只有其中少数的一部分极为出名,引得大量的远方的外来客慕名而来。这些都得益于曾经往来于这里的一些常客的出名而使得巴黎左岸的这些小酒馆和咖啡馆也随之得道升天。巴黎的左岸,至今仍是一个经常萦绕着对名人的追忆寻觅和平常人窃窃的私语的地方。如果说塞纳左岸的这片区域在巴黎人眼中是非常值得永远保存着它的原貌的地方,并不只是因为这里有一些历史遗迹,最主要的是左岸保留下来的是它无形的艺术声望。无数的艺术家、作家和诗人,如海明威、毕加索、魏尔伦等都曾经常出入于这里的咖啡馆和啤酒馆中,与朋友相聚或寻找灵感。
巴黎凯旋门
位于星型广场(戴高乐广场)中心的凯旋门是巴黎十二条大道的汇集点,是拿破仑为纪念他在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战役中大败奥俄联军的功绩,于1806年2月下令由夏尔格兰负责动工兴建的。如同凯旋门所在环岛周边的街道弗里德兰(Friedland)、耶拿(Iena)、马赫索(Marceau)和加和诺(Carnot)一样,与其同时期的许多建筑和街道常以拿破仑的战役和主战将军的姓名来命名。戴高乐广场的凯旋门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这座庞大的建筑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街道----香榭丽舍田园大道(les Champs Elysees)的大门,由于它特殊的位置和历史,凯旋门成为继艾菲尔铁塔之后巴黎的又一个标志性历史建筑。
凯旋门的建造者
1806年,拿破仑一世(拿破仑 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下令修建一个纪念帝国军队在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 )战役中所取得胜利的标志性建筑。这个建筑最终被定为凯旋拱门,它代表了拿破仑军队的战无不胜坚不可摧。这个重要
建筑的设计建造被委托给著名建筑师夏尔格兰(Chalgrin)、汝斯特(Joust)和布鲁艾(Blouet)及雕塑师科特 (Cortot),瑞德(Rude)艾戴克斯(Etex)和帕雷第耶(Pradier)。在建造过程中工程曾一度受拿破仑帝国的灭亡及旧君主制的恢复的影响而暂时停工,工程在1825年重新开工,最后由路易—菲利甫(路易十八)于1836年7月30日为凯旋门举行了落成典礼。
凯旋门的建筑结构
巴黎凯旋门高约50米,宽约45米,厚约22米,由三个拱形组成,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四扇门。它复古的全石质建筑体上布满了精美的雕刻。凯旋门中心拱顶内装饰着111块宣扬拿破仑赫赫战功的上百场战役的浮雕,它们与拱门四脚上美仑美幻的巨型浮雕相映成辉,使人感觉它不仅是一个古老的建筑,更是一件精美动人的艺术品。 :
在它面向香榭丽舍田园大道(Champs Elysees)的门楣上有两个著名的花饰浮雕:
右侧门柱上的那个展翅的自由女神后跟随着朝气蓬勃前去出战的战士的雕塑是“志愿军出发远征( le Depart des Volontaires)”即著名的“马赛曲(La Marseillaise)”;另一个“拿破仑凯旋归来(Le Triomphe de Napoléon)” (1810年由 让-皮埃尔 科特( Jean-Pierre Cortot)雕造),表现了拿破仑大捷归来后举行庆祝胜利仪式的欢腾场面。这两个不朽艺术杰作在世界美术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面向万军林荫大道(Avenue de la Grande Armee) 的门楣上是由昂图瓦纳 艾戴克斯(Antoine Etex)雕塑的“共和国(La Republique)”(又称“抵抗运动(La resistance)和“和平之歌(La Paix)”大型浮雕。在这些巨型浮雕之上一共有六个平面浮雕,分别讲述了拿破仑时期法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战役,马赫索(Marceau)将军的葬礼,攻占阿莱克桑德里(Alexandrie),热玛卑斯(Jemmapes)战役,强渡阿赫高乐(Arcole)大桥及阿布奇(Aboukir)战役。门楣上还刻有由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指挥的所有大型战役的名字及法国革命战争的名字。凯旋门内部还刻有558位拿破仑帝国时代英雄的名字,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下面划着线,那是因为这些人都是在战征中阵亡的。
一个纪念性的标志建筑
随着岁月的流逝,凯旋门,这个曾经的拿破仑帝国军队的标志已成为现今法国爱国主义的标志,同时也身兼纪念性建筑的职责。这位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人曾经亲历了以下事件:
1840年12月15日, 法国七月王朝儒安维尔亲王率军舰前去圣赫勒拿(Saint Helene )岛,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祖国。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满怀深情地参加了隆重的葬礼。拿破仑的遗体由仪仗队护送,穿过这个他生前曾经无数次经过的凯旋门,最后被重新安葬在巴黎老残军人退休院的园顶大堂。
1885年,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 雨果(Victor Hugo )逝世,法国人民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作家决定为他举行隆重的国葬。他的遗体于5月22日在凯旋门下停灵一夜,随后被安葬在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Pantheon)。
1919年7月14日,由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官兵组成的队伍穿过凯旋门以庆祝他们的胜利,这个日子同时也是法国的国庆节。
1920年11月11日,一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无名烈士的遗体在凯旋门下被安葬。随后的1923年,一团纪念所有为他们的祖国捐躯的法国士兵的焰 火在这位无名烈士的墓旁燃起,从此这团火焰每晚都在18点30分被点燃,彻夜长明,经夜不灭。每年的11月11日也成了一战停战节纪念日,纪念1918年 法国从德国手里收回阿尔萨斯(Alsace)和洛林( La Loraine)地区。
凯旋门同时也是每年国庆游行队伍的出发点。
如果您想更多的了解凯旋门,您可以登临它的顶部观景平台:尽目的奥斯曼(Haussmann)式建筑会把您带回那逝去的巴黎旧时光中,千年的巴黎历史就这么在您眼前静静流淌……
巴黎协和广场
请来巴黎最美丽的广场来感受一下它博大的胸怀吧。在杜乐丽花园、香榭丽舍田园大道、协和大桥、王室街和法国海军总部 环抱之中的协和广场 是法国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时代 巴黎最为雄伟壮丽的建筑。
一个由历史凝集而成的广场
协和广场是在十八世纪由当时君临天下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Louis XV)下令营建的,是为了向世人展示他的集权统治以及皇权的至高无上,但在之后的法国大革命时期它又被法国人民当作展示王权毁灭的舞台,在此上演了一出出广为世人所知的人间悲剧。曾经有一段时期,牛群行至协和广场就停下而再也不肯向前,原因是浓重的血腥气惊扰了食草的牛儿。自始广场变杀场,牛羊再不渡协 和。
在1792到1794年间的恐怖统治时期,共和军曾在此处决了当时的全部皇室家庭成员。其中包括国王路易十六(Louis XVI),皇后玛丽 安托瓦耐特(Marie-Antoinette)等大约1100名皇室成员及保皇派。结束了国王王后性命的这座曾经架设在协和广场上的断头台,据说还融汇 了被它砍断脖子的国王路易十六的“智慧”。它起初的设计是为了“以人道主义精神,迅速、无痛地处决死囚”。路易十六这位末世君王在为断头台的设计出谋划策 的时候绝对不会想到他也正是在为自己设计死亡方式。
宣判路易十六死刑的大名鼎鼎的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政府的实际首脑罗伯斯庇尔(Robespierre),也是个法国历史上极具 戏剧性的人物。他曾因反对极刑而辞去法官职务,后来在大革命时期又是他强烈主张以极刑处死国王路易十六世。处死路易十六后,他不再满足于对王党分子的审判,一切不能与之保持绝对一致的人都成为了他清除的对象。丹敦(Danton),就成了这场清洗运动中对罗伯斯庇尔来说最具价值的牺牲品。同样在罗伯斯庇尔的主张下,这位当时新共和国政府首脑于1794年 4月5日在协和广场上被处死。
在路易十六被处死一年多之后,1794年8月,为法国大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罗伯斯庇尔最终也被推上了协和广场的断头台。是否冥冥之中真有因果报 应?如同路易十六设计断头台时的状况一样,罗伯斯庇尔在宣布路易十六死刑时怎么也不会料到自己会背负着与路易十六同样的命运。这就是历史,无法预知,无法左右,无法改写。
历史有惊人的巧合,那些创造历史的人是再也看不到了,但我们这些书写历史的人却看得很清楚:路易十六(Louis XVI),丹敦(Danton),罗伯斯庇尔(Robespierre),这三个曾把握法国命运的人,死于同一个刽子手手下,死于同一座协和广场之上。
广场名字的由来
在1763年这个广场举行落成典礼时它的冠名是“路易十五广场”,后来的恐怖统治时期被改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再易其名为“协和广场”,取意“全 国各族和谐、融洽、具有凝聚力”。1814年再次被改回“路易十五广场”。1826年更名为“路易十六广场”,1830年路易 • 菲利普(Louis Philippe)时代它又重新恢复为现在的名字:协和广场。
协和广场的规划布局
协和广场始建于1755年,由当时任职于路易十五宫廷的皇家建筑师雅克•昂日•卡布里耶(Jacques-Ange Gabriel)设计建造,工程历经二十年,于1775年完工。卡布里耶首先为协和广场设计了一个长360米,宽210米,总面积84000平方米的八角 形广场的雏形。为了得到一个远景透视效果,他选择了与当初建巴黎的那些皇家广场不同的方案。他将协和广场设计成一个开放式的广场:人们在此可远眺杜乐丽花园的千叶起舞,可俯视塞纳河的波光荡漾。广场两端由卡布里耶的另两部杰出之作:法国海军总部和克里昂大饭店(l'Hotel Crillon)为协和广场划出了终点线。1778年,在现在成为高级酒店的巴黎克里昂饭店里,法国曾经与美国缔结法美同盟条约及通商友好条约,承认美国独立。
广场中心树立着由雕塑家布夏荷东(Bouchardon)雕造的路易十五端坐马背的雕像,原雕像曾在1792年毁于法国大革命中,取而代之的是那台著名的斩断路易十六脖颈的断头台。在路易 • 菲利普时代(1835-1838), 建筑设计师希托夫(Hittorf)受命完成广场的规划建设,为了尊重广场的设计师雅克•昂日•卡布里耶最初的原意,希托夫为广场四周加上了栏杆及以下建筑:
马利的骏马(Les chevaux de Marly):矗立于香榭丽舍田园大道入口的这座雕像是由雕塑家库斯图(Coustou)最初为太阳王路易十四位于马利乐华的离宫花园所雕造的。路易十四 时代这位伟大的太阳王决定在位于巴黎西边十五公里的马利乐华小城为自己兴建一座比凡尔塞宫更为隐秘的离宫,在广阔的离宫花园里设计师建造了众多华美的喷泉水池与雕塑。1794年这座雕像被从马利乐华的宫庭花园里运送到巴黎城,而后被安放在协和广场上。今天矗立在广场上的这座雕像只是一个复制品,真品则保藏在卢浮宫中。
喷泉:在1835至1840年之间,协和广场上又被添置了两个场景宏大的喷泉和一些装饰华丽的纪念碑。纪念碑以船首图案装饰,是巴黎城的象征。两个喷泉则是着意体现当时法国高超的航海及江河航运技术。实际上这两个喷泉只是罗马的圣彼得广场(la Place Saint-Pierre)喷泉的仿制品,广场的北边是河神喷泉(La Fontaine des fleuves),海神喷泉(la fontaine des mers)则位于与之对应的广场的南边。
在广场的四面八方分别矗立着八个代表19世纪法国最大的八个城市的雕像,他们分别代表了马赛(Marseille)、里昂( Lyon)、波尔多(Bordeaux)、南特(Nantes)、鲁昂(Rouen)、布雷斯特(Brest)、里尔(Lille)和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
埃及方尖碑(L'obelisque de Louxor):广场正中心矗立着一座高23米,有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这是1831年由埃及总督穆罕默德 阿里(Muhammad Ali)赠送给法国的,碑身的古文字记载着古埃及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迹。当初运输这块23米高,230吨重,由一块完整的巨形玫瑰色花岗岩雕琢而成的方尖碑 可谓是大费周折。从埃及卢克索(Louxor)到法国巴黎一路的千难万险千波万折可以成就一篇空前绝后的英雄史诗。最终,这座方尖碑在经历了两年半的海上航行之后于1936年十月到运抵法国。路易-菲利普(Louis Philippe)把这座方尖碑当作他在保皇派和共和党之间政治中立的象征标志立在了协和广场之上。这座方尖碑在三千多年前被雕成后一直与它的孪生兄弟 ——另一块一模一样的尖碑一起一左一右的守护在埃及卢克索(Louxor)的底比斯(Thebes)神庙的大门两侧。 碑身纵向刻有三行古埃及象形文字,记述了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及拉美西斯三世(Ramses III)法老的故事。人们在安置方尖碑时还开发出了它的另一个功用:它成为了一个巨形日晷的晷针,而协和广场则成了“晷面”。每天随着地转日移,方尖碑的 在协和广场上一分一秒默默地投下时间,时间又一点一滴静静地凝集成历史。
协和广场一直象个上演真实历史剧目的大舞台。曾经,人们来这里是为了观看大革命的恐怖屠杀,现在,人们来这里则是为了感受历史发展,体味都市变迁。站在广场的中心放眼宽广的香榭丽舍田园大道,您可以一眼望到路尽头的凯旋门和路两边著名的玛德莲教堂(la Madeleine)和波旁宫(le Palais Bourb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