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记者组陈城、陈禄
人物背景:
张大诺从1993年大学毕业至今,十余年间从事了大量志愿服务工作。2002年至今对十余位绝症病人进行了最长为半年的临终心理关怀, 目前他进行临终关怀的时间达到平均每周10小时以上;对近三十位80岁以上高危老人进行心理陪伴,消除他们的恐惧、孤单以及困惑;他在国内首创了聋人声谱,将100种声谱用视、嗅、味觉、触觉作为比喻,使聋人可以想象得出具体的声音;他率领一所学校的学生录制300余盘有声读物,捐给盲校;他还曾挽救有自杀倾向的中学生近十名,资助失学儿童十余名;他用六年的时间鼓励和帮助肌无力患者张云成写成了《假如我能行走三天》一书; 他还正在帮助一名脑瘫患者完成其文学梦。
张大诺把自己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献给了弱势群体,献给了志愿服务事业,被北京志愿者协会评选为2005年度北京十大志愿者。
2008年冬日的一个下午,我们在美新路办公室对大诺进行了专访。
大诺和志愿工作的初次接触始于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93年大学毕业之后,大诺在黑龙江广播电视报做编辑。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黑龙江肿瘤医院有一个特殊的部门——宁养院为在家养病的肿瘤患者分发药品,于是他就联系该院负责人主动要求为这些肿瘤患者提供志愿服务。就这样,他接触到一个年仅10岁的小女孩患者。小女孩家住在偏僻的城市郊区。张大诺第一次去看她的时候,只见三四平米的里屋有一张小床,小女孩正趴在床上看外屋的电视,他了解到小女孩的后背上长了一个恶性的肿瘤,已属于晚期。女孩父母均是外来打工人员,贫困的家庭境况只能让小女孩在家维持着。刚开始,小女孩及其父母对大诺的到来还有些防备心理。大诺第二次去探望小女孩的时候,在小女孩家附近唯一的商店里买了一个玻璃音乐盒送给她,小女孩非常高兴,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音乐盒是小女孩渴望了很久而始终没有得到的礼物! 就这样,俩人的距离很自然地拉近了,并很快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原来小女孩曾是四年级的小班长,还做过中队长呢。可爱的小女孩最终还是走了,既让大诺很震撼也留下了两个遗憾:一个是打算送给小女孩的乌龟因为她的悄然离去而没送成;再就是大诺和几个朋友为小女孩生日筹划好久的庆祝会终究未能实现。大诺觉得自己本来可以做得更好些的。大诺平缓地讲述着这个故事,眼里闪着泪光。大诺说,和这个小女孩的交流,可以说是他第一次做真正意义上的临终志愿工作。从此, 大诺和临终关怀结下了不解之缘。大诺说以前也曾在不同的领域做过服务,但是“好像只有临终关怀让我不能不做,我总觉得有一双眼睛在渴望着我。对于我而言,临终关怀是一个让人无法自拔的领域。”
大诺在北京工作后,从2003年7月开始去松堂医院看望高危病人,并从2007年开始去北京肿瘤医院做临终关怀,一直到现在每周去医院两三次。他说,做事情愿意做得长一些,不着急。
在问到和临终人员接触时自己的心理感受时,他说临终关怀能够带给他的是一个特殊的自我感受,不同于成就感的感受;他了解临终人员,他们有时候与亲属无法交流,内心更渴望和一个陌生人交流;而且被临终人员需要和信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那么在临终人员接触的过程中,他又是怎么样去调整自己的心态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他给出了四点回答。相信这些观点对于目前服务于该领域的人会有很大的帮助。第一,自己的个人经历对炼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起了关键作用。因为在做老年人的临终关怀之前他已做了很多癌症晚期患者的服务,这样在面对老人的时候心理就会比较缓和一些。第二,他比较习惯于和服务的老人建立一个持续性的关系。第三,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本身并不害怕死亡,而是渴望离开,尤其是对于痛不欲生的部分患者来说,所以死亡有些时候带给他们的反而是安息。最后一点,即使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令人难过的死亡,他也要告诉自己,他的最终目标不是帮助某一个人,而是帮助很多人。他认为这些是对临终关怀志愿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而临终关怀也需要总结归纳中国特色的类型和模式。
除了做临终关怀,张大诺的志愿服务还涉及到其他的很多方面。比如为了让聋人感受到声音,他和几个志愿者首创聋人声谱,给聋人描绘声音,比如解释狼的叫声就是让他们体会拉皮筋的感受,至今已做了100个左右的声音描述。他曾和北京体育大学的几个学生一起编写《盲人体育项目读本》,收录了37个体育项目,共四万多字,分别从器械、规则和魅力对这些项目进行了介绍,让盲人了解体育,并融入到08年奥运的体育氛围之中。描述体育器材是一个难点,于是他们采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比如跳高就是两个手指头上面放一根笔;跳马用蘑菇来比喻鞍马;曲棍球的球杆用大拇指和食指形成八字型来比喻;而跳水就是用手指在空中画圈等等。他们正在做盲人词典,就是为了将知识形象化地传递给盲人。
谈到自己帮助肌无力患者张云成写成的《假如我能行走三天》一书,大诺感慨道,这本书使得肌无力这样一群被忽视的人突然间显现出来,而他们可以这本书的激励下更加顽强地面对生活。于是大诺开始尝试在不同的弱势群体领域里面都找一个榜样,帮助那个特定领域的人们树立生活的信心,目前在写的有脑瘫、侏儒人、残疾人的爱情故事,类风湿、抑郁症、高位截瘫等领域的故事也正在筹划中。大诺希望他们在他的帮助下写出自己的人生经历,成为各自领域的精神支柱。
谈起收获,张大诺笑道,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幸福起来”,他觉得在做志愿服务的时候感觉很充实,长期志愿者可以从内心体会到快乐,而这种快乐是发自内心、源源不断的;另外,他认为长期志愿者看起来都比一般人年轻,他们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让他们永葆青春。而且,当一个人做志愿工作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使命感就随之而来了,并有了远景的想法。
作为大学生,我们始终相信大学生是志愿服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力量,那么大诺给大学生什么建议呢?首先是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不管是和老人相处、和小朋友相处,或者是为残疾人服务;其次是如果找到了自己志愿服务领域的兴奋点之后一定要长期做;再就是如果发现自己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这个领域一定要及时退出,否则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对这个领域都会有不好的影响。在这里他强调要找到自己志愿服务领域的兴奋点,避免由于自己在某个领域的困惑和不适应而产生对整个志愿服务领域的全盘否定。
志愿服务,大诺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当我们惊讶而又崇敬地问及原因时,他只简单的说,可能与性格有关。至于在长期志愿服务中某段时间产生厌倦的情绪,他觉得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他把志愿服务分为四个境界或者四个阶段:一是凭着自己内心的一番热情去服务;二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挣扎而后由于任何原因放弃;三是遇到困难一直坚持,这是一个没有什么成就感的阶段,也是很正常的阶段;四是把志愿服务当作生活。他说在最艰难的第三个阶段,只有靠着天生对志愿服务的热爱才能够坚持下来,这可能是一种天性。
这么多年的志愿服务,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大诺没有后悔和放弃,他走得很坚定,坚定地走向未来。然后对于他自己的人生,他是这样总结的:过去的七八年,我已经做了一些事情;再给我几十年,我将会做更多的事情。
采访结束了,从充满阳光的午后一直采访到夕阳西下。相信这个冬天,我们的心里都将是暖暖的。再次感谢大诺、美新路以及所有无私奉献的个人和组织,谢谢你们,愿我们一路携手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