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签到

5

主题

47

帖子

246

积分

元勋

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

积分
246

【热心家人勋章】【爱心大使勋章】

发表于 2008-8-3 20: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http://www.ngocn.org/?action-viewnews-itemid-31168

6月20日、27日,《科学时报·周末评论》连续刊载了探讨教师素质的文章。刘庆昌教授在《教育就是叫人聪明和好起来》一文中,提出一个久违的重要问题:即“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做教师”,其结论是:“教师须是一个爱的智者和智的爱者,他要用自己的爱心唤起学生的德性,用自己的智慧唤起学生的理性。”王长乐教授在《培养“爱智统一”品格需要说真话的教育》中,认为只有在“说真话的教育环境”中,才可能培养出“爱智统一”的品质。

爱智兼备的品质重要,讲真话的环境也不可或缺,两位教授已经讨论到教师素质及其影响因素的核心。但是,在笔者看来,具备了这样的条件,能否培养出“爱智统一”的人,依然处于两可之间。由于理智虽有强有力的身躯,却没有人性,它不能领导,而只能服务;理智对于方法和工具有敏锐的眼光,但对于目的和价值却是盲目的,而目的本身确实是由那些具有崇高伦理理想的人构想出来的。所以,与理智相比,作为 “德的最高境界”的爱,处于更为基础性的地位。

但是,爱有不同种类,不同的爱具有不同作用,导致不同结果。如在母爱之中,孩子是软弱的,他依赖于母亲,爱者与被爱者之间不是平等关系,可能产生依赖性。又如“打是疼,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也是爱。但在这种爱之下,爱者成为控制者,被爱者成为顺从者。爱成为控制的借口,而不能产生自由行为;对被爱者而言,这种爱没有生产性,甚至可能是在爱的借口下的一种反爱行为,卓越的理智可以使这种反爱行为天衣无缝。在爱的作用下,两者之间形成依附性。而在现代社会,从自由向依附的任何倒退都是精神不健全的标志,因为这种倒退与人类已经达到的发展阶段不相符合。教师的爱显然不应如此,而应是对等的、平等的,是生产性的爱。生产性的爱包含了待人接物的全部优点,即关怀、责任、尊重、理解。生产性的爱表现为平等,这就是友爱。它在保持个人的完整意识和独立意识的条件下,实现了人与他人、与所有人、与自然的结合。对学生而言,教师的爱须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因为惟有尊重,方有平等。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著名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所针砭的: “一个官僚主义的、惯常脱离生活的体系会感到难以接受这样的想法,即学校是为儿童而设立的,而不是儿童为学校而生存的。上面发号施令,下面唯命是听,建筑在这样的基础上的政权,不可能发展自由教育。”在刘庆昌教授提出“制度化的教师教育,为学校培养了巨量的‘合格’教师,但我们的教育仍然存在着太多的问题”之后,王长乐教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只有在“敬重教育、敬重教育家、敬重教育规律,摈弃全能政府、全能教育官员的观念,让教育真正成为修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智、渊博学养、高尚品行的文化事业,真正发挥教育在文明社会、提升道德方面的价值”的条件下,教育中的问题才可能得以缓解。

在笔者看来,制度化的教师教育虽培养出巨量“合格”教师而教育仍然存在太多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教师的爱不是对等、平等和尊重的,因而是一种非生产性的爱。对教师而言,没有对教育的敬畏,教师工作可能成为一种为了生存的营生,无所谓教育的价值和目标追求;没有对学生的尊重,教育教学活动可能成为一种压迫行为,与“爱智统一”无涉。孟子曾言:“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所谓“恭者不侮人”,若视学生为群羊,爱者牧之,不爱者肉之,牧之始,则肉之兆也。在牧民政策下,个人无位置,仅群羊而已。在不尊重的爱之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处于一种对立状态:教师有知,学生无知;教师思考,学生是思考的对象;教师作出选择,学生依从选择;教师选择课程内容,学生顺应这些内容;教师演讲,学生听讲;教师执教,学生受教;教师把知识的权威性与他自己职业的权威性混淆在一起,使他处于学生自由的对立面。这些被我们当做理所当然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却被弗莱雷称之为“被压迫者教育学”。

在弗莱雷的“被压迫者教育学”中,失去了对人的尊重的教育是一种造就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压迫者或次压迫者的角色,学生则是被压迫者。在学校,学生依附于教师;离开学校,则依附于强势人物。作为被压迫者,他们会尽力改变自己的地位,但他们改变自己地位的目的不在于消除这种压迫现象和机制,而在于将自己从被压迫者变为压迫者。一旦成为压迫者,他们又会强化这种压迫机制,从而使压迫行为成为一种循环。学校中的被压迫者终将步入社会,他们会将这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压迫观念和行为带入社会,使得压迫成为一种社会现实,并且使得社会处于压迫的循环怪圈之中。教育过程成为造就压迫者或次压迫者的过程,由于现实的处境决定了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结构:他们的理想是成为人;但对他们来说,成为人就是成为压迫者。这几乎成为一种人性模式,被压迫者渴望的不是解放,而是认同压迫者一方,于是向这一方努力。跳出压迫与被压迫怪圈的方式是将人当做人,是爱人,尊重地爱人,因为人是自由的。人的自由只能在尊重、平等、民主的教育过程中实现。同样,教育中的平等、民主会被受教育者带入社会,使得社会不断向平等、民主方向发展。其实,今日巨量“合格”而非“爱智统一”的教师,有几人不是“制度化教师教育”的结果?今日的教育问题,又有多少不是这“巨量”合格教师造成的?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不爱敬者反是。教育因为尊重个人,才有所谓自动、自治、个性。在一个社会中,个人价值愈高,则文明进步愈速;若视教育为增进文明的方法,固当以尊重个人为始。教育要培养出“爱智统一”的人,要求教师不仅是 “爱智统一”者,更是一个平等者、恭敬者,包括对教育本身和对教育的对象。(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科学时报》 (2008-8-1 周末评论)

尚未签到

111

主题

1648

帖子

7018

积分

陪伴心旅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7018

【热心家人勋章】【美新路·老朋友勋章】

发表于 2008-8-4 00: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很值得慢慢品味。学习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 电话: 010-82275730
  • 邮箱: zhaomu@newpathfound.org
  •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裕民路12号元辰鑫大厦E1座638室

本网站运行在腾讯云 首页|站点统计|极简家园|手机版|小黑屋|百度统计|美新路 ( 京ICP备14061082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421号

GMT+8, 2024-12-22 16:55 , Processed in 0.208573 second(s), 3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