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WTO以来,中国不断遭到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反倾销诉讼。而最近关于中国遭遇反倾销诉讼的新闻报道也频频现诸报端,如中美轮胎案、美国对钢管进行反倾销调查、欧盟延长对中国鞋征收反倾销税的时间、欧盟对中国的无缝钢管征收反倾销税等等;与此同时,中国也逐渐从被动地应付反倾销诉讼开始了积极主动地控告他国倾销,如2009年11月4日,中国队进口的原产在美国、欧盟、韩国的己二酸征收反倾销税,2009年10月29日,商务部对原产自欧盟的X射线安装设备进行反倾销调查,10月13日,商务部对英美进口尼龙征收反倾销税等等。你告我我告你,中国与美国和欧盟之间似乎正在上演着一场愈演愈烈的反倾销贸易保护战。
这不由得使人思考:为什么中国和美国及欧盟之间存在这么频繁的贸易摩擦而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摩擦相对较少?为什么欧盟与美国之间少有贸易争端却总是与中国“过不去”?国际经济政治交往中的摩擦皆因利益冲突而起,那么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贸易到底如何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呢?
其实,经济学意义上的“倾销”不过是厂商利润最大化的行为罢了,它的实质是一种“价格歧视”(即同一种商品对不同的人以不同的价格出卖),同商家针对学生和老年顾客群所作出的价格优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为什么“价格优惠”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盈利手段而“倾销”却不被允许呢?原因在于价格歧视的对象,“价格优惠”是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的异价而“倾销”是针对不同国家的异价。一种产品占领一个消费者群体并不必然会使得其他厂商没有立足之地,但是当国外商品的价格低于国内价格并完全占领国内市场的时候(即倾销),国内的产业就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了,继而又会引发失业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了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保障就业,以政府为首的“反倾销”就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那么为什么中国与美国和欧盟间的贸易会存在“倾销”问题,而美国与欧盟或者其他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却少有这方面的贸易争端呢?一些研究者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贸易的形式。国际贸易通常分为两类: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指的是不同行业间的交易,如农业和制造业,中国向美国出口初级农产品,美国向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即是这种形式的贸易。而产业内贸易指的是同一产业内部的贸易,如欧盟同时向美国出口和进口汽车,出口或进口的产品“同类但不同质”,尽管都是汽车,都属于工业制成品,但是这些商品在具体功能和相关的性能或质量上可能存在着差异。产业间贸易产生的根源是国家之间的差异,如:资源禀赋、劳动生产率、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所以产业间贸易通常存在于在这些方面有差异的国家之间,发展中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形式多是这类形式。产业间贸易产生的原因是产品的差异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以及规模经济(可以理解为厂商的生产规模越大,产品的平均成本越低)。由于同类产品间存在的差异,消费者对它们也会有各式各样的需求,但是受规模经济影响,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生产同类产品中的很多种。换句话说,一个国家只能集中精力生产大规模地一种或几种同类商品,这样才能降低成本,获得足够多的利润。产品被分散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生产便产生了交换的需要,即产生了国际贸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形式多是产业间的贸易。
为什么产业内贸易能够有效地减少反倾销诉讼?前面已经提到,产业间贸易是由于国家间的差异而产生的,即双方的贸易是“凹凸”互补型的,具有很强的替代性。例如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并且廉价,在生产轻工业产品如服装和鞋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大量的服装和鞋出口到欧盟和美国这些廉价劳动力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进口商品的价格优势使得这些国家本国的服装产业难以为继,在数据上也体现为巨额的贸易逆差,于是贸易冲突自然就多了。但是产业内贸易却不一样,同种产业在两国内都有良好的发展,所不同的只是在产品的差异上,通过交易,贸易双方不仅可以享受规模经济带来的收益,还可以享受产品多样化带来的消费者福利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一国出口并没有威胁到进口国产业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多以产业间贸易为表现形式的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少有类似于中国所遭遇的反倾销诉讼。
那中国还等什么,赶紧加强产业内贸易的程度呀!确实,从长远看来,实现由传统的产业间贸易形式到产业内贸易形式的转变是应对我国日益增多的反倾销诉讼的根本途径。但是,增加产业内贸易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和一国的经济发达程度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向产业内贸易转移意味着我国要实现资源优势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等一系列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的目标。这其实也正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然而,就现阶段而言,大幅度提升产业内贸易水平还不太现实,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凸显,廉价的纺织品该出口时还是要出口,正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那句“长期我们都死了”放在这里也同样恰如其分。短期内,如何应对越来越多的贸易争端和反倾销诉讼,更多的是看我们在国际贸易中话语权和领导者政治博弈的能力。当然,更厉害的,如果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了规则的制定者,那就不存在“倾销”这回事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