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嘉宾:王搏、那日松
时间:2010年8月8日(周日) 15:00——18:00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七星中街 映艺术中心/映画廊
电话:010-59789029,联系人:张琪
注:免费活动,请大家提前入场。
作品:
《永不放棄的希望》——鏡頭里的西部代課教師
文·攝影:王搏
定价:39.00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這是一本遊歷筆記,但沒有風花雪月的故事。
這是一本攝影集,但印刷質量遠不如人體藝術畫冊。
從1988年到2010年,22年漫長的拍攝和行走,陪伴他的只有孤獨、冷眼、困頓和病痛。
走遍甘肃、宁夏、陕西、四川、青海的大部分貧困地区,他的镜头记录下一個一個西部乡村代課教师活生生的日子。
書中記下的每一位代課教师,溫飽未足但仍坚守在基础教育最贫乏的山乡僻壤,儘管有困苦有无奈,但沒有放弃对未来的希望。
作者简介:
王搏,甘肅天水人,農民,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自学摄影。本可以考經營拍攝過上不錯的生活。但從看到、拍到他的家乡和更多贫困地區渴望上學的贫困儿童开始,他走上了一条没有人理解,也少有人支持的道路。在西部,他耗盡體力透支生命去拍摄和记录那里贫困山区裡的真实生活和需要;在東部,他費盡心機以个人微薄的力量搞影展募捐助学。歷時20多年,在许许多多志願者的幫助下,創建了“爱心·王搏计划”一对一助学模式,從支持小學生到高中生,從支持代課教師到建设爱心书屋,目前已資助學生1萬9仟多人,代課教師4佰餘位,建設圖書室10多所。
嘉宾:
那日松:在路上
暂定话题:
代課教師現狀未能付梓的1/3內容
一本書的出版與代课教师政策的改善
附:
永不放弃希望
----记实西部乡村代课教师
前面的话
随着政*府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我国教育的整体环境,有了极大好转,但是,受干旱与人文环境限制的西部教育,前景仍然不宜乐观,尤其是乡村代课教师的生存状况。
从1989年起,我以纪实摄影方式记录了3万余名贫困失学儿童的生存状态,自费举办了56次巡回影展。执行首创的“一对一”资助方式,完善“爱心?王搏计划”网站,共使15860名学生得到资助。2005年起,国*家对部分学生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我将镜头对准了农村贫困教师。
甘肃省宕昌县韩院乡,设1所初级中学,4所完全小学,11处教学点,39名公派教师,24名代课教师。这些教师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凭的6名,中专文凭19名。宕昌县共有县、乡、村、校聘用的代课教师600多名。
2005年9月,宕昌县委办政*府办人事局财政局,将311名的代课教师辞退,使师资匮乏的部分偏僻学校停课。韩院学区领导因教师紧缺,违规留下了乡聘的韩吉兴等5名教师。
34岁的张艳芳,是韩院乡高中学历的女教师,从1991年至2005年执教14年总工资10800元,为了偿还修房子和供儿女上学的外债,丈夫去新疆打工。她既要种地又要教书,说到报考成人大专提高学历,没有学费不得不放弃时,她哭了。
韩院乡康家沟村学校的代课教师吕建国,44岁,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工资从每月40元长到150元,从站上讲台就梦想转正。执教18年患肾结石的他说,借债6000多元,病没看好,工资也没有,欠了父母养育情,亏了辍学的儿子娃。
韩院乡大沙坪,42岁的陈志刚,执教20年。为给娃娃上课,每天徒步13公里路,借贷2880元学费获得师范文凭。乡级优秀教师的他,大山顶有两间草房。14岁的儿子小学辍学抱怨父亲“没有本事供我上学!”外出打工。
两年来,鞋帮缒满补丁脚趾外露的陈老师,与全校203名师生,因学校塌陷,租借大沙坪的私人房子和牛圈上课。拥挤阴暗肮脏的“教室”,致使相机无法按正常数据暴光。
2005年5月17日,三国仇池国遗址的现仇池小学,有16年教学经验的张智旺,与西和县162名代课教师被清退。39岁与年迈的父母为生穷困潦倒的他,娶不起媳妇,走访时,他正烧自己的四箱书,非常伤心。1990年和2004年,贷款2000多元于西和县进修学校毕业就读陇南教育学院的他,为了家乡教育,却又被教育抛弃。
他说:我与许多教师以不嫌工资低,求乞领导:为山区的教育出力!而领导当面怒斥,你们素质太低,已影响到教育质量……
仇池小学,教书22年的代课教师赵旭亮,清退前,仍然与肺癌抗争坚持给学生上课。在2005年10月1日弥留之际,重复着:我耽误了学生!
活了38年的赵旭亮的心愿是转为公派教师,供女儿上大学。
2005年10月底,有161名一至五年级学生,缺少3名教师的仇池小学校长说:退了教师,我凑合着上三个年级的课,上级要学校请教师,还要学校想办法付工资,可学校不是商业机构!
西部到底有多少编外代课教师,没人统计准确数据。
胡选明是红崖教学点一人一校的代课教师兼任村委会会计,每周要完成三个班70多节课的教学任务。学校和村里的业务,使他每天工作约16小时。节假日,他还要负担农活,替代父母、妻子。
2002年春,胡选明因过度劳累患上扩张性心脏病,留下了2.7万元的外债、父母妻儿。
继他与世长辞后,在范河教学片,又有两位执教半生的教师英年早逝。
生前的胡选民与村民曾无数次向上级反映,改变教学点一师一校教师奇缺的现状,时过八年后的2007年7月10日,我故地重访,这里执教的仍是位女代课教师,重复着学前班和一、二年级的复式教学。
80年代,以优异成绩考入青海农垦系统的舒舟郑元娣等67名分别来自陕西、上海、河南、广东等地的支边教师,执教柴达木盆地怀头他拉等数所中小学校,月工资从85元涨到200元,面对广袤戈壁,教出的学生余芳、唐伟杰先后考取了北京大学,他们不能确认是农民牧民还是教师的身份。
对学生好出名执教23年的代课教师杜正香,面对清退,她怀着对学生深厚情感,要求留在南坝镇小学。在“512地*震”中,为营救自己29名学生捐献了生命,她以自己的“身份”,诠释了代课教师至高无上的信念。
甘肃省渭源县,月工资40-80元的教师占70%,每月几十元的薪水无法维持基本生存,更谈不上娶妻生子或支付子女高额的大学学费。
2008年3月走访时,以王正明为代言的全县代课教师,被该县地方性的政策全部清退,他暮年的老泪将何时休止。
2005年11月03日,南方周末报道县委副书记李迎新上书教育部:70%代课教师月工资40元采访中,记者和那位动情上书教育部的县委副书记一样,一次又一次地被代课教师的贫困震惊、执著感动。他们感慨:这些代课教师,无愧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脊梁。
按中国人均年收入625元的贫困标准,全国60余万代在编和编外的代课教师,以人均承担30名学生教学任务计算,他(她2)们承担着的1800余万小学生,是全国12822万小学生总数量的1/7。
支撑教育半壁江山的这些教师,伴随教育沧海桑田走到今天,支撑他们精神的是执著教育的良知。他们放弃招工招干打工的机会,付出了自己和家庭,在农村师资匮乏的半个世纪里,奠定了教育的基础。
正是这一群生活在贫瘠土地上着的知识分子,为了下一代,坚守偏远山村,在年收入不抵公派教师月收入的困境,举债考取中大专文凭和教师资格,顶着巨大压力,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生观,艰难地维护着为人师表的尊严。他们执著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单纯转正,而是不愿意放弃自己、不愿放弃教育更不愿意放弃渴望知识的学生。在教师队伍尚未健全的大山深处,教育需要这样一批农村教师!
作为最廉价的劳动力,从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到职称评定、业务培训等各种评优活动,均无法与正式在编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连每年例行体检的福利他们也无资格享受,即便如此,这些贫穷的“铁人”,辛苦一年的薪水还会被截留克扣。
他们的悲剧命运,折射出半世纪以来西部教育的薄弱现状。
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7月,我徒步甘肃、四川、青海、宁夏、陕西、新疆、“512地*震”灾区。1364名农村教师的痛苦与泪水,成就了我的拍摄走访。
2005年5月15日-31日开始,我在北大人大学等15所高校和首都图书馆广州上海等地,举办“走近真实感受农村教师生活”摄影展览。有200余名代课教师得到好心人一对一的资 助。
西部农村,教师短缺。原因是教师资源本身匮乏,其次,在编条件好的老师,要在城里安居乐业。不惜重金购买关系“调动”,造成城镇师资超编农村一人以小复试教学畸形的教育。
衷心希望国*家与当地政*府,借鉴甘肃礼县青海德令哈市的地方性政策,通过免费培训考试转正优秀代课教师;在高素质教师资源缺乏的贫困地区,支持大学毕业生补充教师队伍;补助清退业务差素质知识底下超编的公派与代课教师。提早老龄化教师的离退休时间,还原真正人性化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