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寄生虫 于 2013-8-20 15:25 编辑
蔡:叶先生,能请你谈一谈美新路的由来么?
叶:这可能要跟我小时候的事情连起来,
我小时候呢,一出生就跟我外婆是睡一张床。
所以,以她为主吧,我得到了好多好多的爱,
心里一直有很多的感恩。
外婆在我二十八岁的时候去世,
可是我仍然非常悲痛,
然后对她有很多很多的怀念。
又经过了很多年吧,这份怀念和感恩呢,
好像很自然的在我心里,
转化成了一份浓浓的对所有老人的亲切感。
这时候就有一个心愿浮上我的心头,
我想要去陪伴一些孤单的老人。
当我在95年, 第一次踏上北京的土地的时候,
我有了这么一个机会。
我去到了一个叫做将台乡的五保老人(院),
也就是都是孤寡的农村老人的敬老院。
当我走进这个院子的时候,
我知道这是一个我会常要回来的地方。
那就是我的开始。
那在这个长期陪伴的过程里,
本来我陪伴苏大爷、苏大妈、郭大妈、张大妈,
也是非常开心的事情。
慢慢的在我身边聚集了一些家人、同事、朋友,
从他们的脸上、他们的行动里,
我深深的感受到,
不只是老人看到我们时候的一份欣喜,
我更感受到志愿者,那时候没有志愿者,
就是像这样的人,
在他们陪伴的旅程里,
他们所带出来的善良,和他们的成长,
我那时候就觉得,
这条路很美好,但是并不容易。
所以我就想着,也许可以搭建一个小小的平台,
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能够更好的,
走进这条美好的道路。
所以,经过石生的支持,
就在新泽西成立了,
1999年吧,美新路基金会。
然后2001年,就带领了第一批晚缘的志愿者,
走进了将台乡和石景山。
像哲哲、马晶、马莹、寇维、小华,
现在都还在,都已经(服务)12年了。
然后是2003年吧,又看到农村有许多的少年,
他们的父母或者因为在外面打工,
或者种种原因,使他们比较孤单的长大,
就想到了去探访他们,给他们写信,
所以就成立了一个叫做“大朋友”的项目,
是一对一的长期陪伴一位在农村,正在初中进入青春期长大的孩子。
这个项目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感动,
不只是孩子的成长,也让我们内心拓展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一直到08年,我六十岁生日,
我才第一次踏上了(印度)德里的土地。
在09年有机会,带领第一批印度德里的大朋友,
进入(印度)德里的贫民窟,去陪伴那些贫民窟里的孩子。
那在2011年,也就是前年,
有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把“晚缘”的项目,
终于带回到了美国主流社会。
而且这一次是以华人的志愿者为主,
当然,有越来越多的不同种族的志愿者加进来,
一起为美国所有的老人,来开始我们的这份礼物。
这大概就是美新路的一个简单的过程。
蔡:那么,对于我们未来的志愿者,您有哪些期许呢?
叶:更多的是一份欣喜,和希望能够分享一点自己的经验。
欣喜的是这么多的年轻人,在这么年轻的时候,
就愿意拿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时间,
来关心一位孤单的老人或者孩子。
想要分享的是,就像登山,
我自己是在用生命的力量,走这条山路。
虽然我自己距离山顶还这么远,
但是我确实觉得每一步都很值得。
但是它并不容易。
因此,也许大家觉得陪伴,或者甚至倾听,
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只要有善意就行。
但它不是。
一个有力量的陪伴,
其实需要一个人对自己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能够真正的想到双角度、别人的需要,
才能给出一个有力量、温暖的支持。
我非常欢迎所有愿意的人,
能够一起来加入我们,
这条小小的, 但是希望是比较纯净的溪流,
能够在这个社会里面,用我们自己的努力,
因为每一步的努力和成长,都需要我们自己来做,
才能够走完、走进这个美好的旅程,
把这份陪伴和爱,不止带给一个孤单的老人、孩子,
也带给我们平日生活里面的家人、朋友,和周围的世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