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不是要回归真诚?至少对身边的人:《幼儿园》观后感 青青的分享 星期天在美新路的电影沙龙放映了这部据说颇具争议的电影《幼儿园》,受益匪浅。之前看了些介绍,原来以为会是一部很严肃的伦理片,没想到能从头笑到尾。之后的分享也开得很棒,影片本身和与会者的观后感带给人很多很多的思考:
想想那些笑声,基本上是对小孩子口没遮拦的一种本能反应。这样直率得不怎么顾及对方感受的言论在几岁小童的口中说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言论和大人的世界没有距离:警察就是收钱的。不经过大脑处理就直接说出来也符合小孩的思维习惯。只是这样一针见血的说出事实的真相,没有哪个比较成熟的大人回去做,于是大家都笑了。
只是笑过以后再重新回想,这样的直率不正是我们对小童时期怀念的真正原因么?那时候我们很直接的表达着自己:开心就笑,没有得到满足就哭。从大人那里学来的东西都能直接现学现卖,因为我们不懂后果,甚至我们不知道大人们为什么会笑。
长大以后我们被太多的规则牵绊,即便不是面对社会人,而是面对自己身边对自己重要的人,我们也没办法做到小孩子般的真诚:我们会考虑这句话这件事情对他的冲击,我们会维护自己在他心中的形象,于是我们不可能做到很坦诚的面对对方,因为我们害怕坦诚后的后果不是我们想要的,不是我或者他能承受的。我们就是这样为着对方和自己着想着,思前想后的遣词造句,甚至用上各种技巧。越是对你重要的人就约花费你的心思。很多时候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样的委婉是必要的么?真的不能做到坦诚相对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