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期是孩子生理和心理飞速发展的时期。其发展速度之快,使很多家长始料不及。孩子自身生理与心理的冲突以及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冲突,导致许多家长与孩子沟通困难。下面我作为一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者同时又是一个初中生的家长,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与孩子的沟通技巧。
1. 独立与被尊重的需要
这是青春期孩子最突出的特点。虽然他/她明白自己还远远不能独立生活,但仍然强烈地希望摆脱家长的管教,不希望家长再把自己当作不省世事的小孩子,他们更希望有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更希望成人能给他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在说话语气上,他们也会对家长的过分温柔产生反感。因此,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应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在与孩子意见有分歧时,应当合理疏导,分析不同意见的利弊,万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孩子。在生活上,也不应对孩子过分呵护,应给其留出一定的独立空间,让孩子真正有机会去了解自己的“力所能及”和“力所不及”,在他真正感到“力所不及”的时候,也许他才能真正体会到家长的重要性,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
2. 对友谊的需要(包括与异性同学的友谊)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对友谊的需求明显增加,更多地关注他/她的同学和朋友,对与同学、朋友的间的事情产生更大兴趣。比如说,对于更小的孩子来说,去外面吃饭他关注的是吃什么,至于跟谁去吃是无所谓的;而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会更关注与谁一起去吃,而且多数孩子都会更乐意与同学或同龄朋友单独去吃。这个阶段的孩子更讲义气,有时可能会为帮助某同学的一件并不十分重要的事,而为难自己的家长,这是该阶段孩子的特点,并不能说明孩子大了跟父母不亲了,家长不必为此伤心,等孩子过了这阶段,他依然会更在意与父母的情感。友谊对青春期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如果因自身性格或能力等原因而不能满足其对友谊的需求,他则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对其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而那些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孩子,则会更加自信,有更好的心理感觉。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友谊,鼓励孩子与同学互帮互助,沟通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一个知心、可信的朋友,其实父母是担当此角色的最佳人选。家长应力求与孩子建立朋友式的关系,实现良好的沟通。这就需要家长多关心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用更包容的态度,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否则孩子便会去寻找其他的朋友甚至异性朋友作自己的听众)。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与同学和朋友的交往,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真正成为孩子喜欢的朋友,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引导。
3.自信心与成功体验的需要
孩子因性格、天分及成长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不同,其自信心的强弱有很大区别,这种区别在青春期会有更明显的表现。自信心的强弱对青春期孩子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适应能力,在进入新学校时,自信心强的孩子往往会主动与周围的同学交往,上课主动与老师互动,他会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而自信心差的孩子,面对新的环境时,往往是被动的,总等着他人主动与自己交往,需要较长时间适应新的环境。对于青春期孩子,自信心的强弱也会影响其攀比、爱美、追星等诸多方面的心理状态,下面将会谈到。而自信心从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成就感,孩子的成功体验是增强其自信心的主要因素,因此家长对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要多加鼓励,尽量为其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4.对美的追求
这阶段的孩子,对自身形象的关注大大增强。对其心理进行分析,其原因有几个方面:(1)按前面所述,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自信心,良好的外表显然可以提高自信心;(2)由于生理上的成熟,从本能上有吸引异性的愿望,通过美化自身形象来增加个人魅力也是很自然的;(3)按照“发展心理学”的理论,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一种“主角心理”,常常觉得自己是这一群人中的主角,因此也会关注自身的形象。(4)对自身形象不满,缺少自信,从而过度关注自身形象。
通常,爱美是孩子的正常心理,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也不必一味阻止,只要不过分,可以任其自然。如果孩子属于以上第(4)种情况,则家长应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使孩子逐渐认同自身形象。如果孩子确实有外表缺陷,则应给孩子提供特殊的帮助,从其他方面增强其自信心。
5.对性知识的需要
青春期的孩子随着其第二性征的出现,他们会对人类的性问题产生好奇或兴趣。值得欣慰的是,随着现代家长文化素质的提高,有越来越少的家长能够正视孩子对性问题的好奇,多数情况下不再像过去那样训斥孩子“下流”,多数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家长面对孩子提出的“人是怎么怀孕的”、“什么叫性生活”这类问题,一般也不会再用各种“谎言”来应付孩子。但是多数家长还是会因“难以启齿”或“怕孩子学坏”等理由而含糊其词,结果更是增加了孩子的好奇感和神秘感,其结果是让孩子只能通过网络、电视,甚至淫秽光盘等不正当方式去满足好奇心。其实,最好的方法是在孩子青春期之前就让他/她了解人体与性,打消神秘感。到了青春期,对孩子的任何提问,均可如实给予解释,或选择合适的书让孩子自己读,但需家长给予适当引导。家长的引导必须让孩子认识两个问题:(1)人类的**虽然与一般动物的交配相同之处,但人类的**更侧重于情爱,同时要与责任、义务及伦理密切联系;(2)人类的爱是美好的,更是神圣的、严肃的,是需要等待的,决不可轻率。
6.对偶像的需要
追求“偶像”现象在青春期孩子中十分普遍,这实质上是他们对自己未来形象的想象与塑造。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甚至开始想象自己未来的异性朋友。但是这阶段的孩子看待事物的能力还十分表面化,很难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各类明星由于其在公众面前的耀眼的光环,首当其冲先照晕了这些孩子。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如果孩子只是喜欢听偶像的歌,或只是喜欢看偶像踢球,这倒也没什么。但很多孩子,其价值观、理想、包袱等都因追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我们所不希望的了。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切不可用简单方式予以制止,因为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是非常强的。比较好的方式是家长先要多了解孩子的“偶像”,多搜集“偶像”的资料,在与孩子讨论偶像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更客观地看待该“偶像”,帮助孩子透过想象看本质。同时通过各种人物传记等,引导孩子将偶像与其他一些更为积极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让孩子自己去调整“偶像”,建立新的价值观。
7.物质上的攀比
进入中学后,孩子相互间对物质的攀比问题迅速显现。其实,物质上的攀比多数是为了补充精神上的欠缺。如果孩子在精神上有了充分的自信,并且有正确的价值观,他对物质上的攀比自然会减弱。因此,对孩子的攀比问题,应从提高其自信心和改变价值观上下工夫,单纯的压制是无效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