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签到

235

主题

715

帖子

5万

积分

大朋友

孩子的好伙伴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54295

【射手座11月23日~12月21日】【A型指环】【12生肖·龙】【帅哥勋章】【结婚勋章】【热心家人勋章】

QQ
发表于 2010-12-13 17: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卢安克不是“洋雷锋”,也不该另类

自德国人卢安克十三年前到中国投身志愿教育以来,关于他的各种猜测从未停止。最新消息是,这个十多年未领一分钱工资的洋雷锋,因为既“没有获得正式的志愿者身份,也没有获得中国的教师资格”,为了和那些与自己命运相连的“留守儿童”呆在一起,也为了自己喜欢的生活,不得不更低调了。
他关闭了自己的博客,完全隐身于广西的乡村。在关闭博客时说:我不是本国人,却去管一些外来人不应该管的事情,使得本国人有些难受。为了不伤害你们的自尊感,我是不应该管留守儿童的事情。
究竟是谁的自尊感,比留守儿童的教育更重要?从央视对卢安克的访谈来看,显然不是孩子们的,他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懂得如何激发自己创造力的外国老师。也不会是当地村民的,在他的带动下,素来散漫的村民们共同修筑了连接各家各户的水泥小路。那么,只能是伤害了 “有关部门”的自尊感了——不去直面和解决问题,却因一个为中国留守儿童奉献全部心血的外国人而觉得被揭了家丑,感觉被冒犯——这是一种怎样不可理喻的自尊感?
排斥卢安克最强大的理由,是有人怀疑他有恋童癖。其实,如果愿意,还可以说他是偏执狂,是德国社会的失败者……类似的质疑再举出几十上百条,不是难事。如果只用传统社会的眼光,这些对外来的“闯入者”的怀疑就都是人情之常。但毕竟,我们早已经跨入了现代文明,除非经法庭判决,我们都无权把自己的猜测当作定论,以之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总不能说,一切不谋利、不求名的行为,都需要自证无罪吧?
如果真有这样一个地方,善行是例外,不贪腐被视为异类,人们只追逐权势与财色,它会是圣经中那个恶贯满盈的城市索多玛,而不应是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可是,面对卢安克,某些人的精神世界的确已不习惯这个 “没有目的”的人。国人害怕退回到贫穷的农村,他却看成是一步步接近自己喜欢的东西。对这样的价值观与人生选择,用世俗的眼光当真看不明白——这才是时代的大悲哀。
社会的精神维度,已经贫瘠到难以理解卢安克,这并非一日之过。九十年前“打*倒孔家店”是只是矫枉过正;四十多年前“破四旧”,却几乎彻底废黜传统价值。如今,我们认可了自利,却未建立公正规则;突破了许多禁忌,却未做到克制欲望;发展了极大的物质财富,驾驭得却非常尴尬。
正因缺乏精神的力量,当地政*府才害怕家丑外露,才无法在同样的精神深度上理解一个真心帮助留守儿童的外国人,从而显得疑虑重重。卢安克以一个常人的标杆,衡量出了社会的精神单薄症。
把强者的肆无忌惮与弱者的举刀屠童,都归咎于大环境,这很容易。但倘若人们看到善人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怀疑与不适,而非认同和追随,我们又靠什么驱除附着于内心的软弱与恶念?又怎么去改变不公不义?
把卢安克比成白求恩或雷锋,并不恰当。他既非一个国际主义战士,也未自小受到“狠斗私心一闪念”的灌输。甚至,他也不是一个富于牺牲精神的宗教徒。他不赌博,不喝酒,不吃肉,不恋爱,在回答记者“不为这些,你为了什么生活”的问题时,他只说:有更大的乐趣啊,比能表达的更大的乐趣。
这就是最好的回答了。勇者拍案而起,并非为了博得令名,而是不公不义触疼了他的眼睛或耳朵。智者孜孜不倦,只不过是探索未知可以带来精神的满足。卢安克每个月只花一百多块钱,不是因为他讨厌物质,只是他更爱自*由,以及教育留守儿童给他带来的深沉乐趣。
这个时代最缺乏的,不是伟人,不是圣徒,而是一大批拥有起码精神修养,能包容不同价值追求,理解一切美好与善意的平常人。他们对生命意义的领悟,对幸福的理解,建立在人之为人的天性与良知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利欲的计较、权衡与满足之上。他们随时可以为了生命的自*由,选择独特的生活方式,放弃不必要的物质羁绊。
而这,需要我们返本归源,重建个体的精神世界。只有当卢安克不再成为社会的另类,社会才会回归正常,循着内心指引自*由生活的人,才会渐成主流。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45481
逆来顺受 吃亏是福

尚未签到

235

主题

715

帖子

5万

积分

大朋友

孩子的好伙伴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54295

【射手座11月23日~12月21日】【A型指环】【12生肖·龙】【帅哥勋章】【结婚勋章】【热心家人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20: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逆来顺受 吃亏是福

尚未签到

235

主题

715

帖子

5万

积分

大朋友

孩子的好伙伴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54295

【射手座11月23日~12月21日】【A型指环】【12生肖·龙】【帅哥勋章】【结婚勋章】【热心家人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20: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把中国的教育跟西方的比较,就能发现:西方国*家已经放弃的,比如是多媒体的教育,中国正在推广。中国人还具有一种非常活跃的情感,可是西方人已经失去了这种情感。现在在西方国*家只有了逻辑,没有了情感。西方人尝试以教育的手段再培养出来这种已经失去的情感,而中国人尝试以教育手段消灭他们还具有的情感,来培养逻辑。这也不奇怪,因为过去,中国人用情感太多了。过去,有权利的人做出的决定大多数都是根据感情来做的,很少是根据逻辑和科学来做的。所以我们要理解他们消灭情感的追求,也就所以,他们需要使用注重标准的考试方法。只不过可惜的是,现在的考试很少是考学生逻辑思考的能力,而往往是考他们知不知道出题的人想的是什么。

我们对教育的考虑不能从我们现代人的问题和需要来考虑的,而需要从我们的学生长大之后要建立的社会来考虑。未来的社会是怎么样子的一种社会,我们很难知道。我能想到的是:未来社会的工业产品越来越便宜,自然产品越来越贵,这是因为工业会污染自然。将来会有一天,一台笔记本电脑比一升水还要便宜,水才是买不起的和会引起战争的物品。另外,因为自然被我们消灭,自然条件越来越不适合人去生活,所以我们也越来越依赖工业造出来的世界。没有技术来引导我们生活的地方就会变成受不了的。未来是我们现代的人不能知道的。不过老师们能做的是,从小孩的身上了解新一代人带来的新的因素。小孩都带着一些我们大人还没有的新的特点和才能。只要我们的教育重视他们带来的新东西,教育就能给面对未来所需要的能力。只不过,现代的老师了解的是教材,并不是小孩的天性。

帮助我们了解小孩天性的是精神科学,因为我们通过它能了解到精神、灵心和物质之间合作的方式。肯定有很多人会说:“精神怎么能跟物质合作呢?精神怎么能进入物质呢?”说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农民已经有了做豆腐的机器,可是在他们给自己做豆腐的时候,他们喜欢用手去做,因为手工做的豆腐更好吃,因为在手工的过程中,人的做豆腐的精神就会转到那个豆腐中去,把它改变,而机器是没有精神的。如果我们走在一条古老的街上,我们也能感受到几代人的精神给物质留下的痕迹。在一个开发区的街上,我们找不到这样的感受。如果我们的教育也是人与人(老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的、通过生活来产生的,而不是根据标准和计划进行的,老师的精神也会转到教育中来。

根据唯物主义实践的教育也就是那种很好计划出来的、有抽象思考模式的,但在实际上,它已经脱离了实际的物质。反而,根据精神科学给我们带来的对于小孩天性的认识实践的教育能把所有的学习与小孩的成长过程、与肌肉中发挥的意志等等实际的物质过程联系在一起。没有在物质中实现的抽象逻辑的思考,使得我们变成没有感受又脱离物质的物质主义者。如果我们能感受和创造(改变)不仅有逻辑的环境和生活,这就会使得我们在自己感受的物质环境中灵感到精神的道理。我们在教育中需要的,不是两方面其中的一个,而是以精神科学的帮助去认识小孩的精神、灵魂(心理)和身体如何合作,使得我们能帮助小孩发挥一种具有创造艺术的理解能力。

抽象逻辑的理解告诉我们:我们要把河流搞得很整齐、很直,在河边铺水泥,让它变得很干净。西方国*家在几十年以前也是这么做的,不过他们得到的结果是:水流变成了臭水沟,因为水流平平地,一点也不活动,一点也不翻来翻去。这样一来就没有了自然清理恢复的过程,鱼都死掉了。后来,创造艺术的理解让他们把水泥全都搞掉,让河流自己恢复自然不整齐的动态,使河流自己就变得干净,鱼也回来了。生命就是离不开动态,而标准就是生命的结束。

我们还为了标准化就把自然形成的环境或社区变成单一统一的。其实,西方做的实验已经证明了:标准化使得生命失去它本有的自然恢复功能。比如,在少数树的影子下长的菜产量不会少,质量还提高。不管在哪方面,根据抽象逻辑的标准会脱离物质的本质,而从精神科学得到启发的、具有创造艺术的理解会进入物质的本质。这是因为我们通过精神科学就能发现从物质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所以注重标准的教育不仅使得小孩的精神、灵魂和身体的力量萎缩,也使得他们脱离真实物质的生活,脱离生命自然的恢复能力。

启发老师的方式

不过,为了支持老师们多发挥那种创造艺术的理解,学校能做一点什么呢?

不管是在社会还是在学校里,为了让大家的合作以一种适合人的、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去发展,我们需要在不同的领域中分开独立来发挥下面的三种特点:自*由、平等和兄弟情谊。这三种特点当然不能在社会所有的领域中都同样来发挥,而必须是在文化、法律和经济三种领域中分开来发挥的。那么,该在哪一个领域中发挥哪一种特点呢?

1. 自*由发挥出来的精神和文化。
2. 独立公*平的法律或者规定。
3. 根据需要的经济。

如果在错误的领域中发挥错误的特点,比如说在法律这个领域中发挥自*由,那是不行的。我们不能把三种领域混合在一起,一定需要在适合的领域中只发挥适合的特点。有的人把这样的社会叫做“三元社会”。我在这里想写几个例子,就是实现这三个方面的几个想法:

平常在学校里有很多老师们觉得不能根据自己的良心去工作,因为校长要求他们做一些老师们在自己的心里不支持的事。或者老师们以为,在校长和家长的面前必须以某种适合他们概念的方式去进行课堂,就不敢根据自己的认识去做。结果,他们对工作的个人的想法、追求和理想用不上,理想带来的力量也萎缩了,老师与学生之间也不产生互相珍重的关系。

在压力之下仅仅为了满足要求和应付上级而做的工作不会给老师们带来一种把自己工作做更好的兴趣。只有自己负责的工作才能给老师们带来自己想创造比别人做过的更好的事情那种愿望。很多人会说,我先要挣钱,达到了一定的生活水平之后,我才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但那个时候往往是在我120岁的时候。这些人忘记的是:如果一个人做事的推动力不是钱,而是做的更好那种愿望,他做出事情的质量和价值自然就提高了。所以,如果把先挣钱后才做感兴趣的事这个过程道过来,如果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个因为兴趣而做的事情在别人的眼光中就非常值钱。 第二步(另外去挣钱)就已经多余了。

其实,让老师发挥想法和责任感,但把责任交给乡长,或者说,让老师有责任,但让校长有权利,这都是有矛盾的。

为了避免没有兴趣的现象,为了把责任交给每一个老师,让他根据自己认为什么是最好的去做,我们不一定需要取消校长,但需要取消校长为老师的责任和权力。我们可以让教师们全体的开会决定所有的事情。校长的任务就是当一个服务员,来帮助全体开会和教育局做一些协调工作(根据开会的决定去做)。每一件要办的事都可以让开会决定基本的态度,后再定一个代表人,让代表人完成具体的事。

也可以把开会分成几个根据兴趣和责任感参加的会,比如教育文化会、解决和安排学校内生活和活动的会和经济会。教育文化会上谈的话和决定的事不应该受任何外来干涉的限制(比如经济条件等考虑)。发挥了所有可发挥的想法之后才能在其它的会上决定某一种做法能不能实现。如果马上想到在实现会碰到的问题,会议上的创造工作就受很大的阻碍。

除了教师全体的开会之外还可以让几个比如对设计问题有兴趣的老师和家长一起开一个校园设计会、或者让所有的家长、学生和教师一起开一个讨论对学生评价问题的会等等。

为了避免老师们只为了工资去工作(避免老师们只因为成绩好的学生给他们带来更高的工资就只去管成绩好的学生),我们可以把全学校所有老师的工资都放在一起,然后又根据老师们工作上的需要和根据他们家里的需要重新分。有的人可能会说:“那么,我们怎样保证老师认真去工作呢?”很简单:如果不给教材,老师就必须自己来备好他的课,否则他就不知道今天要跟学生做什么。

如果学校里没有安排权力,每一个人都可以发挥他自己的想法,可是同时每一个人的心和理想都非常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校长没有权力的一个学校对老师们实践理想的要求很高。如果理想不够强,老师们之间的同感和反感就得到过分的发挥,又没有校长来限制根据同感和反感的、可能恶性的做法。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教师们需要做一些知觉的练习,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同感和反感。

为了避免老师们的力量萎缩,也可以在培训的过程中避免任何模式和大纲,可以让老师们学人类的本质,比如《适合人类的教育》,然后让每一个老师自己去找根据的做法和手段。不同特点的老师能使用的手段肯定都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太死板抽象的思考工作,老师们、家长们和学生还可以一起动手来改造自己的校园并感受自己和环境之间的联系。

学校的活动还可以跟家长的职业得到联系。不管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一个人得到的可以自己安排的特殊任务会启发愿望的力量。可能一个老师能发挥一种骄傲的感觉并对结果很好奇,另一个老师只想“我没有办法”并感到难受,因为自己的做法并不适合自己的特点和自己的良心。

所有的要求只会引起不老实的答案,因为老师们在需要满足又满足不了要求的时候只能为了形象工作。比提出要求更好的手段是给老师们介绍尽可能丰富有意思的研究结果,让他们找到新的追求。为了避免要求引起的形象主义,我们最好也不要给学校某种名牌的名称。如果要名牌,被引起的只是学校或者宗派之间的矛盾和破坏,因为每一个都会认为自己才懂得正派的做法,别的学校或者自己的同事做的不是真正的。每一个学校和每一个老师肯定要发挥它和别的学校或者同事不一样的特点。

所以我们也不要把这里所说的看成是一种要达到的标准,而要把它看成是一种实验基地。

有的人对我说,只有一个人参与社会上的竞争、只有一个人保护自己的心,他才能保留他个人个性的特点。我认为事实是相反的。我就是不会反抗、不会保护自己,仍然保留比别人更多的自己的特点。为什么呢?

如果有人因为看不惯我和他们不同就来说我或者攻击我,我都没有去对付他。假如我心里感到被伤害,就免不了反应、去攻击别人,假如他怎么对待我,我就一样地对待他,我就适应了他,把我的做法适应了他的做法,使我失去了我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做法。只有我不反应、不对付他,我才能保持我自己特殊的做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 电话: 010-82275730
  • 邮箱: zhaomu@newpathfound.org
  •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裕民路12号元辰鑫大厦E1座638室

本网站运行在腾讯云 首页|站点统计|极简家园|手机版|小黑屋|百度统计|美新路 ( 京ICP备14061082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421号

GMT+8, 2024-11-1 10:36 , Processed in 0.263781 second(s), 3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