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627|回复: 11

茶叶始祖吴理真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23

主题

381

帖子

1612

积分

爱心精灵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612

【热心家人勋章】

发表于 2006-8-3 12: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尚未签到

23

主题

381

帖子

1612

积分

爱心精灵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612

【热心家人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8-3 12: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尚未签到

23

主题

381

帖子

1612

积分

爱心精灵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612

【热心家人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8-3 13: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是我的家乡:)</P>
<P>新政府大楼和吴理真广场建成的时候</P>

尚未签到

23

主题

319

帖子

1529

积分

爱心精灵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529
发表于 2006-8-3 15: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有很多很优秀的文化啊!不过好像日本把茶道发扬光大了。其他人我不知道,汗一个,我对茶叶一无所知......<br><br><br>waiting 最近如何?<br>
幽来荡去,游来游去 MSN: jamesxuruo@hotmail.com QQ: 99702278 Email: green.trace@gmail.com

尚未签到

64

主题

371

帖子

4847

积分

爱心精灵王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4847
发表于 2006-8-4 10: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P>韦婷生于宝山,却空手来京</P>
<P>该打</P>
爱每一个人/好难/学习/实践/坚持/自然/爱每一个人
欢迎去踩踩我的博客^_^
http://l-1977.blog.sohu.com/

尚未签到

23

主题

381

帖子

1612

积分

爱心精灵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612

【热心家人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8-4 10: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P>谢谢呼哈惦记</P>
<P>最近平平淡淡,悠悠闲闲中</P>
<P>咖啡淡季嘛</P>
<P>赫赫~</P>

尚未签到

23

主题

381

帖子

1612

积分

爱心精灵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612

【热心家人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8-4 10: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P>沐说得对</P>
<P>我检讨~~~</P>

尚未签到

23

主题

381

帖子

1612

积分

爱心精灵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612

【热心家人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8-4 11: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fixed; WORD-BREAK: break-all; TEXT-ALIGN: justify"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6%" border=0>

<TR>
<TD class=z3 align=left width="100%">
  1. &lt;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gt;<br> document.write(body_42911); <br>&lt;/script&gt;
复制代码

蒙茶始祖吴理真:<BR>    <BR><BR>    蒙山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山茶始祖吴理真就在蒙顶驯养栽种野生茶树,开创了人工种茶的历史。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在其《附录——中国茶叶大事记》中载:“西汉时,甘露禅师吴理真结庐于四川蒙山,亲植茶树,是佛教僧徒种茶的最早记载。” <BR><BR>            <BR>    吴理真,名山人,家住蒙山之麓,《四川通志》卷四十记:“汉时名山县西十五里的蒙山甘露寺祖师吴理真,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吴理真父早逝,家境贫寒,母亲积劳成疾。他是个孝子,每当雄鸡报晓,便带上工具,登上蒙顶,割草拾柴,换米糊口,为母亲治病。一日,吴理真拾好柴,口干得直冒火,顺手揪了一把“万年青”(野生茶树)叶子,放在口里慢慢咀嚼,口渴渐止,困乏渐消,精神倍增,颇感奇异。又摘了些带回家中用开水冲泡,让老母喝下,果有效果。连服数日,病情好转,续饮月余,身体康复。乡亲们病了,他热情地用这种叶子泡水给他们饮用,效果也很好。可惜这种树不多,所生长的叶子远远不能满足治病救人的需要,他决心培育出更多的茶树。<BR>            <BR>    为了采摘茶种籽,吴理真跑遍了三十八蒙峰。他把茶籽捡回家,用沙土拌和后放入篾筐中,上面盖以谷草,使茶籽不会霉变和冻坏。为了选择播种茶籽的地方,吴理真翻越蒙顶的山山岭岭,对野生茶树的生长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认定蒙顶五峰之间(今皇茶园)和菱角弯一带最适宜茶树生长。这里雨量充沛,土质肥厚,终年云遮雾绕,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产茶叶内含物质极为丰富,加上精湛的制作工艺,使蒙山茶具有独特的品质,在我国茶叶史上独树一帜,经久不衰。<BR><BR>    吴理真为了种茶,在荒山野岭搭棚造屋,掘井取水,开垦荒地,播种茶籽,管理茶园,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心。可以想象,吴理真这种敢为天下先的行动,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经过了多少次失败。功夫不负有心人,吴理真用勤劳和智慧浇灌出了株株嫩绿茁壮的茶树,他成功了。吴理真把茶叶熬成汤,施舍邻里,普济世人,许多人祛疾去病,不少人健体强身。他以植茶为民众的精神谱写了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历史。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BR>            <BR>    传说吴理真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青衣河神的女儿,她来到蒙山,情愿与吴理真结为夫妻,帮助种茶。他俩挑选七株长势最好的留在五峰之间,其余的移植菱角弯。不久,王母传旨:人神结合,触犯天条,责令火速回宫,否则同吴理真一并严惩。茶姑与吴理真情深意切,不愿离去,但又怕伤害吴,便将身披纱巾抛向天空,变为霭霭云雾,笼置蒙茶,自己则化作山峰,后人取名玉女峰。<BR>    茶姑离开了吴理真,他把痛苦埋在心里,把全部的爱倾注于蒙顶茶的栽培与管理。七株茶树,翠绿葱茏,迥异寻常,菱角弯茶也长势喜人。但由于操劳过度,吴理真消瘦多了。恰逢九天玄女来到蒙山,听到的是百姓对吴理真颂扬,看到的是茶树郁郁葱葱,于是对吴说:“晚上你就不用再熬夜了,我给你另派守护神。”说完用手一指,眼前的两个大石包,变成了两只老虎,并说:“命你两个守护茶园,不得有误。”两只白虎爬在地上点头称是。就这样,人们白天看到的是两个大石包,如果晚上去看,这两个石包又变成两只斑额猛虎,使野兽不敢上前。<BR>            <BR>    吴理真培育繁殖的蒙顶茶,到了唐代备受珍视。李肇《国史补》载:“风俗贵茶,茶之品名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封建皇室为了能吃到蒙顶茶,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蒙顶茶被列为贡茶,年年上贡。《元和郡县志》记载:“蒙山在县南(西)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蒙顶茶作为天子饮用和祭祀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历经一千多年而不间断,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BR>            <BR>    宋孝宗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封吴理真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手植七株仙茶的地方封为“皇茶园</TD></TR></TABLE>

尚未签到

23

主题

381

帖子

1612

积分

爱心精灵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612

【热心家人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17: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茶叶始祖吴理真

茶叶始祖吴理真

蒙茶仙姑

尚未签到

23

主题

381

帖子

1612

积分

爱心精灵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612

【热心家人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18: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尚未签到

23

主题

381

帖子

1612

积分

爱心精灵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612

【热心家人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9-8 10: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蒙顶茶贡茶史

   “扬子江心水,蒙顶山上茶。”这是中国最有名的一对茶联,代表着中国茶的最好品质和最高境界,是茶中珍品。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封建时代,最好的东西总是进贡给皇室。作为茶中珍品的蒙顶茶,从唐代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起,就开始了一千多年的贡茶史。

    唐代《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唐代是蒙顶茶发展的黄金时期,天宝元年(742)入贡皇室,从此名播神州。当时进贡长安的散茶类有雷鸣、雾钟、雀舌、白毫等,紧压茶尖有龙团、凤饼。宪宗时,蒙顶茶已成为进贡最多的一种,《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西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蒙顶茶因入贡京华而誉满天下后,达官贵人不惜重金争相购买,身价百倍,昂贵异常。"蜀茶得名蒙顶,元和以前,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因此,当时名山农民种茶的积极性受到极大刺激。"以是蒙山先后之人竞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可谓盛况空前。唐代,中日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宗开成五年(840)留学僧慈觉大师圆仁学习期满,从长安回日本,唐皇李昂向他馈赠的礼物中,即有"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此时,蒙顶茶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而且已作为国家级礼茶,飘洋过海传到外。


  

    宋代《宣和北苑贡茶录》,当年蒙顶山进贡的两种名茶“万春银叶”和“玉叶长春”就榜上有名。如果说唐代开创了蒙顶茶发展发黄金时期,那么,宋代则是蒙顶茶和名山边茶发展的极盛时期。蒙顶茶的质量有很大提高,制茶技艺进一步完善,创制出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贡品。那时,四川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一,名山茶叶产量又居四川之首,从宋神宗元丰初年起,近百年中,名山茶叶产量常在两百斤左右。名山茶叶成为西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所特别喜爱、适合他们饮用的"边茶",特诏"专以雅州名山茶易马,不得他用。"并"立为永法"。名山茶叶成为历代王朝与藏族、回鹘等人民增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蒙顶茶自唐至清,一千多年岁岁进贡,年年送京。解放后,蒙顶名茶得到应有的恢复和发展,蒙山茶场运用现代制茶技艺,按照古传贡的特点,恢复石花、黄芽、甘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名茶生产。80年代,又创制春露、春眉等名茶已作为国家级礼茶。近10年来,蒙顶名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产量增长,质量提高,不仅为国内人民所喜爱,而且跻身于国际市场,深受美国、日本、泰国、瑞士、斯里兰卡等国人民青睐。


    清代《陇蜀余闻》记载:“每茶时,叶生,智矩寺僧辄报有司往视,籍记其叶之多少,采制才得数钱许。明时贡京师仅一钱有奇。”

   1984年,香港《文汇报》以"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为题,报道蒙顶茶"不愧为实至名归之茶中极品"。同年10月19日世界银行公路考察团团长、高级工程师布伦南.肯尼迪品尝蒙顶名茶后,边声称赞:"绝世佳茗!"1992年6月,蒙顶名茶荣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这是继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获铜奖之后的最高荣誉。


   蒙顶茶从唐朝开始被列为“贡茶”,一直沿袭到清末。我国研究茶史的专家惊叹:这在中国茶史上也是罕见的。蒙顶贡茶分为“正贡”与“陪贡”。
  
  “正贡”茶是皇帝用来祭祀天地、宗庙的,每年在蒙顶山“皇茶园”采摘。“皇茶园”始建于唐代,先称贡茶院,后称仙茶园。明孝宗弘治十三年正式命名为“皇茶园”。它是用石栏围起的面积仅3.5平方米的肥土沃壤,位于蒙顶山五峰之间的凹地,因地势低凹,每次遇到降雾天气,这里的雾气总是最后散去,它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是山中最适于茶叶生长的地方,而它也是吴理真选择种植七株仙茶的地方。
  
  在每年春茶采摘的时候,地方官择吉祥之日,率领乡绅僧众,祭拜神灵,然后由12名采茶僧(象征一年12个月),在“皇茶园”采茶。在这里,采茶僧沐手、薰香,采茶时每人采摘30个芽头,12人共采茶360芽(象征一年),这些采摘的皇茶将被送往古代僧人专制皇茶的地方——智矩寺加工精制。在智矩寺,僧人们用最传统的制茶方式制茶,他们利用竹剪选裁茶叶,然后焙炒、揉搓成形、摊凉、微火慢焙、摊凉、皇茶入银瓶、装箱盖印,最后交付送茶使者送往京都进贡。
  
   “陪贡”茶则制28斤,只供皇帝享受。这28斤贡茶是在“皇茶园”外的百亩茶地中采摘的。古时因皇帝要求喝道原味的蒙顶茶,就让数名16岁处子之身的童女,在禁食辛腥,吃斋一个月之后,用嘴唇一个个将芽头采摘下来,以此避免指甲对芽头的破坏,保证芽头的新鲜。采摘下的芽头再送往智矩寺,由制茶高僧经过多道工序加工为“陪贡茶”,然后同“正贡”茶一道送往京都。






茶叶始祖吴理真

茶叶始祖吴理真

尚未签到

23

主题

381

帖子

1612

积分

爱心精灵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612

【热心家人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9-8 10: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TR>
<TD #e8e8e8 2px solid" vAlign=bottom width="100%" height=37>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00 size=4><B>唐宋时期茶马交易中的蒙山茶</B></FONT></P></TD></TR>
<TR>
<TD #ffffff 5px solid" vAlign=top width="100%" height=153>
<P 0px;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0%">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7.5pt">宋朝在全国各地设置了茶马司,确定了买马场。宋神宗熙宁七年(1075年),朝廷派三司盐铁判官、三司干当公事蒲宗闵来到四川,设立茶马机构,以茶易马,以解决朝廷对外用兵的战马问题。<BR>      </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7.5pt">四川所设的买马场虽有不少地方,但能保持常年有业务的买马场是黎、雅、叙、泸等州。其中雅州地区的买马场算得上是“明星企业”。雅州范围内有三个买马场,分别是雅州买马场、雅州灵关镇买马场和雅州碉门寨买马场。雅州买马场是今名山县新店场东被人讹称的“茶马寺”(现恢复有“茶马司”旧址)。后又设百丈买马场。名雅一带是成都平原与少数民族之地的连接地带,交易自然活跃。灵关镇在今宝兴县境内,碉门寨位于天全境内。<BR></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7.5pt"> </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7.5pt">当时茶马交易中的名山茶是很响亮的品牌,由于“唯雅州名山茶为羌人贵重”,因此不仅雅州各处买马场用的是名山茶,连甘肃的熙、河博马用的都是名山茶。除雅州买马之外,名山茶由成都府路组织民工运往甘肃天水、临洮、临夏等地的买马场博马。当时的名山茶有少部分按计划也可以贩运出去卖给官营茶场,但必须持有地方出据的“长引”,有点相似于今天的“特种商品经营许可证”,否则路上被挡获要遭到严厉的处罚。<BR></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7.5pt"> </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7.5pt">那时,名山茶在本地如果值十贯,运往西北则可以卖到三、四十贯,茶利很高。茶商为了获取厚利,往往想方设法钻空子,对茶马司的博马造成很多麻烦,引发不少矛盾。<BR></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7.5pt"> </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7.5pt">为了保证朝廷当务之需,宋神宗于元丰四年(1081年)特别颁诏,要求“其雅州名山茶,今专用博马,候马额数足,方许籴买。”至宋徽宗时,又重申诏令。严禁把名山茶用来与少数民族商人作其他的交易来赚取大钱,必须保证名山茶主渠道进入藏羌地区以易战马,根本不允许运到汉中及中原等地赚钱。<BR></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7.5pt"> </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7.5pt">那时候熙、河地区“所管茶数共约四万余驮,数内名山茶约一半以上,依条专用博马,不得它用。”<BR></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7.5pt"> </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7.5pt">名山茶之所以大量运往西北,一方面是增值大,另一方面是那地方所出战马最优良。尽管川内如雅州各处买马场也同样以茶易马,但因为茶价上不去,而换来的战马质量也不怎么样,因此在全局中地位不重。<BR></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7.5pt"> </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7.5pt">从北宋神宗到南宋孝宗时期的一百一十年间,名山茶的年产量在200万斤左右,约占宋朝时期川茶产量的百分之七,而且质量最为上乘,最受少数民族偏爱,所谓“蕃戎嗜名山茶,日不可缺。”名山茶最走俏时,“一百斤名山茶,可换四尺二寸大马一匹。”可见其观。尽管后来价格有所下滑,但仍然占据着茶马交易的主流。<BR></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7.5pt"> </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7.5pt">宋孝宗时,名山茶几乎全部被“专用博马”,每年为朝廷换取战马两万匹。因此,名山茶为北宋王朝提供了大笔财政收入,解决了战马问题,在北宋与辽、西夏、金的战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P>
<P>     唐宋时期,茶叶成为其中重要的军需物质和经济手段,名山茶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与唐代蒙顶贡茶味高名重有所不同的是,以蒙山茶为代表的名山茶在宋代历史上充分发挥了战略物质的作用,为宋朝时期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P></TD></TR></TABL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 电话: 010-82275730
  • 邮箱: zhaomu@newpathfound.org
  •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裕民路12号元辰鑫大厦E1座638室

本网站运行在腾讯云 首页|站点统计|极简家园|手机版|小黑屋|百度统计|美新路 ( 京ICP备14061082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421号

GMT+8, 2024-12-1 18:11 , Processed in 0.225130 second(s), 3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