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
林崇德:从美国911事件和我国台湾省1999年大地震留下的资料看,灾后受灾人群的心理变化成人和孩子既有不同的特点,也有共性。从心理学的角度,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灾后最初几天。家园被毁,痛失亲人,五雷轰顶,一切突如其来,急需心理救护。心理学称为“紧急应变期”;第二阶段:一般指灾后前三个月。局势逐渐稳定,但人的情绪难以稳定,经常沉浸在灾难的悲痛、恐惧、焦虑之中不能自拔。难以回到正常生活中来。需要进行危机处理、安全维护、信息传达和心理卫生宣传。心理学称为“冲击初期”。第三阶段:一般从灾后第四个月开始。痛定思痛,情绪仍难稳定,尤其是失去亲人的人群。但经过各方面的安抚和自身的调适,逐步进入长期适应的初始时期。心理学称为:“心理重建阶段”。
。。。。。。详见:http://fashion.ifeng.com/hot/earthquake/009/200805/0521_3455_553453.shtml
转载二:
儿童是长期重点帮助对象
跟踪唐山大地震30年以后创伤研究的徐凯文说,研究发现,唐山地震发生之后30年,还存在大量人格扭曲,甚至人格障碍等问题;地震发生的时候,年龄越小,长期遗留的心理问题越严重,儿童是长期要关心的人群和重点帮助对象。“我们研究唐山地震之后30多年的市民和致残的人,还存在大量应急障碍症状的比例非常高,尚残留有回避、侵袭症状的人占75%。出现回避症状的人,不敢接触任何与唐山地震有关的事物,在唐山周年纪念日的时候,在唐山举行的演出中,所有的观众都哭成一片。”÷
。。。。。。详见:http://news.sina.com.cn/c/2008-05-18/040113889808s.shtml
思考一:
除了心理专家之外,我们这个“大朋友”是否可以做些工作?我觉得我们的“大朋友”这个概念可以更广泛一些。它就是前辈协助后辈,前浪推后浪。
心灵重建需要很长的时间,如同人的性格塑造一样。也就是说,帮助灾区的孩子们并不是一时的捐助、安置,也不是专家们若干次的心理治疗可以达到完好的效果的。而且在这种灾难环境氛围下,很多有心理阴影的孩子们想摆脱影响也很难,有可能因为互相影响而更加严重,然而要大规模的脱离当地环境也不现实。那么,意味着将需要这样的志愿者,他们能长期陪伴灾区孩子们成长,以便在力所能及的帮助的同时,可以将注意力带离灾难之地。但是如果说要大数量的志愿者到当地去做志愿陪伴,似乎不现实。那么,我觉得美新路这种“大朋友”以“一对一远程陪伴”的方式,似乎可以达到长时间甚至终身的帮扶目的。而且这种方式可以号召很多人参与,不仅仅是美新路的“大朋友”,凡是有爱心帮助灾区孩子们的朋友们都可以成为独立的“大朋友”。当然,我觉得,如果大家以美新路提倡的原则去帮助,会有更加积极的效果。
一个心灵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仍在思考中。
期待更多有见地,有冲动的美新路伙伴参与讨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4 17:31:0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