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keyla 于 2012-1-16 15:39 编辑
第一次写分享帖,有点激动哇,哈哈
这次活动由我主持,参加活动的有伟光、金粒、云妹。
活动整体按照从前的模式进行,最后的讨论环节很热烈。
(一)一周分享
在一周分享环节,伟光分享了佳琳的帖子带来的触动,觉察到有时对技术层面的关注掩盖了那份善意本身,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所以在后来的觉察中他慢慢的不再苛求自己做到尽善尽美,而能够接纳自己一些不是很平和的状态;云妹分享了新年愿望的第一次实践过程,如何给一位高中同学送上一份生日祝福以及这其间的心路变化;金粒分享了为新婚朋友精心准备礼物的过程,让她感受到了生命的丰盛,同时也发现很多祝福的话无需刻意准备,在最后一刻会水到渠成的涌现,我分享了工作里自己正批判一件事不可能时,同事积极行动去实现带来的感触,身体力行远胜于坐而论道。以及新年时真心话环节的触动,勇敢的请前男友吃了一份迟到的感恩之宴所带来的改变。
(二)话题讨论及分享静听
分享环节之后,大家首先对本期话题进行了简单讨论,伟光认为“应该”就像千痴帖子里提到的一样,是外在规则内化的过程。我们需要对“应该”保持觉察,才可以不盲目的跟着走。
静听环节,大家各自分享了关于应该的觉察和转化。
伟光分享了在斗争是否参加一个聚会时,发现内心关于应该的一些声音。特别是“应该要感恩”这条,深入下来觉察到在自我定位上,过多的倚赖了别人的反馈作为参照。在转化的环节,他也觉察到了“应该”的存在,没有刻意的要求自己做出转变。随后大家的反馈,又深入到“评判”与觉察的关系上。评判往往会影响自我接纳,但是其存在的合理性是帮助我们给予了自己一个定位。
云妹分享了一个未完成的读书计划。出于应该自我提升,并精挑细选的原则,参考了在豆瓣或者其他地方的推介,制作了一张书单。但是在读到一些被热捧的书时,并没有想象中的收获,觉得自己没达到应该的水平,有点自我的小怀疑。后来这个计划便搁浅了。在重新评估环节,云妹觉得是因为“应该”的鼓动,把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变成了一件强制的事情。今后决定还是跟随自己的喜欢或者朋友的推荐来选择读书的事情。
金粒分享了自己打破界限,用本来“不应该”的方式来转化交流进程所带来的收获(详见http://www.newpathfound.org/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653)。
我分享了收到演讲比赛通知时,心中涌现的 “我应该得第一” 的念头,但是实际的准备并不那么充分没有全力以赴。背后的求出于展示自信的自己,自己是最棒的,需要别人的肯定。实际是因为小时候父母价值观内化的一个结果。清楚的记得有一次小测验,自己考了第二,被妈妈骂了个狗血淋头,泪流满面的情景。这次演讲比赛的结果是我拿了第二,有一点小小的失落,但很快就消失了。一方面是在比赛之前的重新评估中,我知道最重要的是展示出我自己的风采,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长大之后,家人在成绩上的要求比从前宽容了很多。但是至今能力的不足仍会让我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值得被爱。如果我在比赛中一无所获,感觉就少了一个让家人认可的机会。虽然在理性上知道这是一个错误的联结,但是感情上还是会不自觉的联系。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