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企鹅PINGU 于 2010-7-11 00:29 编辑
2010年4月25日,这一天毕将成为我人生的又一个“拐点”,可能会有奇迹发生,走在去美新路办公室的路上,我这样想着......
到了那里,走进这熟悉而又陌生的房间,回想起了第一次参加入门培训时的情景,充满未知,充满感动,充满惊喜!那时的我有些精神不佳,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忐忑地来到美新路见到了温和儒雅的大橙子(他的声音与讲话时的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想起了与我一起盲行的丹丹;想起了放下芥蒂,真心相信“陌生人”时的感动.......往事历历在目,真的是太感慨了!又想起了去年参加第一次理念培训时的我,满怀期待的来,却沮丧的离开。这是我自己的问题,看到其他的大朋友很有收获,满心欢喜的。也许那时的我还未“上道”,也没有真正进入大朋友的角色,所以就像“听天书”,就那样草草地结束了我第一次的“分享”,近乎绝望的。
时至今日,当我再次来到美新路,就像回到了家。为什么我又来了呢?这一次来之前我突击了一下,阅读了《爱的陪伴》相关章节,而且我是带着问题来的,之所以再次“深入虎穴”,是因为不管怎样,我始终相信美新路,他仿佛有一种力量,总在吸引着我,我无法抗拒,并深陷其中,不愿自拔!
回家的感觉,真好!
看到了家人,精神矍铄的叶先生,有很多故事的传朔,还有就是素未谋面的大朋友们。
不过我并不觉得陌生,这就好像是平时见不到面的亲戚,聚在一起,因为是远房的,所以难免不熟,可是是一家人,就当是探亲呗!哈哈~
言归正传,我想把一些当天的重要分享说给大家,一起共勉!(由于个人的一些理解力和记忆力的问题难免存在与事实不符的细节,请当事人多提宝贵意见)
首先,叶先生让大朋友们用简短的话说说参加陪伴的心路历程。
温迪声泪俱下:“我的小朋友感动了我!”
具体故事的细节我是真的记不清了,因为当时在刚开始讲没多久,我就听到了抽泣的声音,接着看到温迪眼泪“哗哗”地流下来,我当时有点不知所措,好像是小朋友的一条短信,内容温馨,感情质朴,温迪说:“从来都没有人这样关心她......”这时的她已经泣不成声了,我却一直纠结要不要起身过去抱一抱温迪,其他的大朋友却已经递过纸巾,为她擦拭眼泪了。等我回过神来,她已经讲述完,并且渐渐平静了下来。泪水不会骗人,虽然是咸的但它并不苦涩,我仿佛感觉到了丝丝的甜蜜。当时如果可以我真想抽自己一巴掌,干嘛呢这是..!
对不起,温迪。再见到你时,我一定送你个爱的抱抱.......
(一定要找机会向温迪了解整个故事,不然不能原谅自己,我要把这珍贵的瞬间记录下来......)
让我们为温迪收获的感动鼓掌!
金粒:“我的良苦用心,值得吗?”
金粒是个非常用心的大朋友。她的分享不太一样,与大家大多收获感动不同,她陷入了困惑.......她在参加大朋友之前是做了很多准备的,憧憬每一次与小朋友的感动时刻......就说第一封信吧。你可曾为装饰信封花费两个小时,专门跑到市场买来和美新路公益基金“LOGO”颜色一样的彩纸,不停地画,画错了再涂,用心绘制了那两个手拉手的小人,然后贴在了信封上。为了表现大朋友通信的特殊意义,特地准备了12个信封,画上了特殊的符号,写上了编码,就是在这样精心地准备下,寄出了第一封信。可惜,事与愿违,小朋友不仅回信次数很少,而且每封信都是简短的几句话,也换了其他信封。
这和金粒当初的设想真的是天壤之别,她很无奈,心里的落差很大,不知道还应不应该继续坚持下去,就像当初的决定的那样。她很困惑,希望大家帮她出出主意....我非常能理解她的处境与心情,我们在刚刚加入美新路的时候,都会遇到类似的经历,就说我吧,刚进来的时候,充满了抱负,觉得一个月一封信很容易,一年两次回访没问题,可是实际上呢,能做到真的很难,会用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找借口,回避,不过还好,我已经走出来了。我想对金粒说:“不要怀疑自己的想法,坚定了就不要放弃,一定会和小朋友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的,这是时间的问题,并且还需要一个契机,不早不晚,刚刚好的,请耐心等待,继续坚持你的良苦用心,加油!
其他的大朋友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说出来吧,也许能帮助金粒尽快走出困惑......
让我们为金粒的良苦用心鼓掌!
土坤:“我得到过很多人的关爱,现在我要回报给社*会.......”
土坤是一位新加入不久的大朋友,因为很想深入了解美新路的理念,因此也参与了我们的分享。由于眼睛有缺陷,从小土坤就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帮助与关爱,现在他上大学了,因此想通过大朋友活动这种特殊的方式,把爱传递下去。他告诉我们,他代表着一个特殊的群体,明白成长中很多的不容易,因此他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帮助小朋友,用爱陪伴他们。
土坤,你真棒,土坤加油!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得很好!
让我们为土坤那颗感恩的心鼓掌!
传朔: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那样做吗?
这是为了让大家理解用心、关注每一次服务而特别举出的例子。
小磊是传朔的小朋友,他们的相遇是种缘分。
传朔说他是一个做事情目的性很强的人。在结对之前,就想好一定要找一个需要大朋友,并且自己的付出正好是小朋友所需要的。就在那一天,命运之神把小磊带到了传朔的身边。
这一天,传朔正在校长办公室整理新征小朋友的资料,一个男孩走了进来,他递给传朔一张小纸条,内容是:我叫小磊,不是这次被新征选的小朋友,正在上初二,一直想找个大朋友,所以一直在等待......看着眼前的男孩,传说真是又惊又喜,惊讶的是,小小年纪却有这样的勇气;喜的是这正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小朋友。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两颗“孤独的心”在此刻相融!
接下来的相处并不十分容易。
由于传朔既是工作人员又是志愿者,所以每次回访,都没有什么时间和小磊独处,所以很长时间,都是近在咫尺,却仿佛远隔天涯。怎么办呢?不能再这样下去,必须做些什么。于是,传朔决定:这次回访推掉一切工作,专心和小磊“约会”。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传朔本想骑车载着他,到城里的买些东西,逛一逛。可是没骑两步就不行了,你想想一个大男人蹬起来都费劲,何况小磊?传朔决定修车。他们找到一个铺子,一问10块,传朔很满意,打算把车留下,然后和小磊去转悠。谁知,小磊坚决不同意,他不舍得传朔为他花钱,也觉得10块太贵了(听到这里,我对小朋友的敬意油然而生)。后来两个人商量,决定一起修,因为传朔之前做过,很熟练的。车铺老板人也很好,说:“那就修吧,家伙随便用。”于是他们就这样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
传朔很专业,“链子没掉,那可能就是轴承的问题了,要么是生锈发涩了,要么是珠子掉了.......”从传朔陈述的表情看得出小CASE,SO EASY!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历经了拆了装,装了又卸的过程,大功告成!
我觉得,缘分这东西也许真的存在。传朔与小朋友的关系出现危机,苦苦挣扎时,就像这辆自行车,虽然还能骑,但只是勉强;因为一辆自行车,他们走近了,变得亲密起来,就像修理好的自行车,你就可劲儿骑吧,玩命蹬吧!哈哈~我们要谢谢那辆自行车,坏的恰到好处。
如果“自行车”事件还只是个巧合的话,那么接下来,传朔别出心裁,创造机会的另类“沟通”就是用心付出后的成果。
传朔考虑到小朋友年纪小,如果直接灌输一些大道理的话,恐怕很难理解甚至会排斥。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妙计:找到另一位大朋友,好像就是“第三方介入(俗称托儿)”交流法,三个人一起,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就是能说悄悄话的)。他与那位大朋友畅聊起来,话题涉及人生哲理,工作,家庭生活等等,语言通俗易懂,幽默诙谐,小朋友虽然插不上嘴,但是却听得津津有味,别有兴趣。相信他喜欢这对话,并且听进去了。
计划成功,祝贺传朔!为他鼓掌!
如果一直这样发展该有多好,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封信的到来戳破了原本织好的“美丽的网”。大家都知道,我们收到小朋友的信往往是在寄出半个月之后了,所以当传朔从信中得知,小磊已经辍学,来到北京发展.......他觉得很突然,也感到很难过。怎么回事?我怎么都不知道....故事讲到这里,叶先生给大家出了一道思考题,“如果你是传朔,你会怎么做?”
大朋友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其中左枫的分享印象很深刻。他说:“之前他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不过不是那么惨,小朋友没有辍学,而是想放弃读高中,上技校,现在发展的还不错。”说道他当时是如何处理的,他变得很激动,说:“当时,我把几个选择产生的结果罗列了出来,帮他一个个分析,讲利弊。最后小朋友还是选择了上技校。虽然这和我的希望有差距,但是本着尊重小朋友的原则,就表示了支持并且利用自身的资源帮他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学校。”
让我们为左枫和他的小朋友鼓掌!
我们再说回小磊。后来几经周折,得知小磊回到了家乡,传朔立刻赶往学校。把他拉回学校,集结大朋友,展开充分的讨论,一致通过:“无论如何都应该让小磊回学校参加毕业考试”的决议。甚至连校长都松了口:“只要来考试,不管成绩多少,都发毕业证!”多善良的校长啊,我咋没遇到呢!可惜,我们的小磊仿佛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任凭大家怎么劝,就是100头牛也拉不回来了!最后大家只好放弃。
故事并未结束,影响还在继续。
后来小磊如愿到了北京,打拼了几年。现在他想重新拿起课本上学了,但是问题来了,由于没有初中毕业证他遇到了很多阻力。不过还好,一切皆有可能。随着办证业务的不断发展,小磊的问题顺利解决。(看来有些时候这项业务还是有积极的一面的)现在我们的小磊已经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了,游啊游.......哈哈!真心地祝福他,一路顺风,成功登陆!
让我们为小磊的明天鼓掌!
这个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结果,又一次引来大家激烈地讨论。其中吕霖和我们分享了她的经历。
她讲述了弟弟的故事。也是花季的年龄,青春叛逆。参加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家人希望弟弟再复读一年,搏一搏;他自己反对,不想再学,执意上大专!吕霖出于对弟弟的爱,又是过来人,自然要煞费苦心的劝劝他。但是,最终的主意还要弟弟自己来拿,毕竟这是他的人生,我们不能做太多的干涉!在弟弟的坚持下,最终选择读大专,现在也还好,但是很辛苦。吕霖感慨道:“如果当初复读了,会不会比现在好呢?弟弟自己很想得开,说也许这是他人生中必须经历的磨砺!”
让我们为吕霖弟弟的永不放弃鼓掌!
我想是这样的。艰难困苦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并且迎难而上。谁说坐缆车就一定能将美景尽收眼底,我自己慢慢爬上去,也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分享进行到这里,在场的大朋友都连连发出感慨。有对吕霖弟弟的理解,也有对为叛逆青春付出代价多走了些弯路的小磊的惋惜.......传朔说:“如果是我亲弟弟,如果我知道会这样,当初我就是打也得把他抓回来!”
我陷入了沉思:如果是亲人,难道我们就不惜把他打回来?可是吕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亲人,也要尊重本人意愿,不强求......真的是很矛盾啊!生活中亦是如此,何况是在爱的陪伴过程中,身为大朋友的我们,在面对小朋友遭遇困境的时候,一方面看着小朋友无故弃学,心里既难过又无奈,苦口婆心地劝,字字源自内心,句句发自肺腑,就差掏出心给他们了..另一方面,有不能过份干预,因为这是小朋友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
在这里我想把我小朋友的故事简单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她也即将毕业,正在做最后的抉择,是去学她喜爱的美发,还是继续上高中。家里的条件还好,所以没有经济负担。在我和她深谈后,她发来了一封短信,内容如下:我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到时候告诉姐姐,既然做了决定就一定会好好学,不会辜负对我有信心的人,一定会做出成绩的,我会在这段时间好好考虑的。我们一起努力,要奋斗也要快乐,做到自己满意,最重要的是自己开心快乐,姐姐千万不要忘了这一点。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如果你是我,还会担心吗?我是不会了,因为我的小朋友真的很了不起,我在她这个时候.....呵呵,算了不说了!
传朔还告诉我们,他后来问过小磊,当初为什么死活不回来,小磊很淡定,说:“我从决定离开的那一刻,就没打算再回来,大家都看着呢......”
唉......年少轻狂的他们,这倔强的青春时代!
细细想来,我们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就说我自己吧。明知看书写字要远离桌面一市尺,可是偏不听,结果落个大近视;一次考试不及格,不仅获得“废物”的称号,还遭到爸妈的一顿暴揍,因为赌气,发誓要做个真正的“废物”,于是成绩一落千丈.......
我很幼稚吧,也很可笑吧,我那平凡却又惊心动魄的青春岁月。我也曾自信满满,飞扬跋扈,也曾感到无助与彷徨,但是还好虽一路“跌跌撞撞”但还是走过来了,虽有很多遗憾,但至少没有误入歧途,成为小太妹,糟蹋生命!我算想明白了,该来的总会来,躲也躲不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要埋怨家人不懂你的心,重点是你是否提出让大家信服的充分理由证明你的决定是正确的。哪怕有一点点的迟疑,都该冷静下来,听听周围人的声音,毕竟他们走过的路比你长,社*会经验比你多,千万不能因为所谓的尊严、面子,再甩上一句“我的人生,你们管不找”,头也不回的闯江湖去了。当遭遇困境的时候又让家人出面料理“后事”,还厚脸皮的说:“都怪你们.......”当初干嘛去了,早知现在何必当初?世上什么药都卖,就是不卖后悔药。天下的父母亲没有害自己孩子的,只不过表达的方式各有不同。
这段话更像是对我自己说的,可惜我的青春小鸟不会再飞回来了。我并没有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因为我还年轻,还能蹦蹬几年,抱着“只要开始就不晚”的信念,我要认真的过生活,为了后半生,努力奋斗!以前只是“活着”,现在我要“生活着”!直到呼吸停止,我心不死!
呃....是不是跑题了?回来回来~
接下来要给大家讲讲关于爱的陪伴能力培养的分享。叶先生讲到了自己常用的两个小工具,分别是关呼吸和静听。 一、关呼吸 觉察里的关注,这一刻我在那里 ①安静的地方 ②自然呼吸 ③气息在鼻孔与上唇之间的进出 我觉得这和瑜伽中的冥想有异曲同工之处,我是第一次尝试,由于挺直了身体,就会有些紧张。拼命找感觉,可是光听到一旁的土坤兄弟的呼吸声了,时而急促时而舒缓,他应该也在拼命找感觉吧。我的脑子也没闲着,想象着呼出的气飘向了远方,我乘着浮云,欲与之同去~“哎呦”差点栽过去,比较搞笑的是为了找感觉,我竟然忘了吸气,光呼气了,又差点背过气去~我对自己实在很无语!后来好像是找到了,心静下来,就那一瞬间,感觉到身体随着心跳而颤动,但是因为长时间挺着身体导致酸痛,始终无法专心下来......体验一把下来,觉得这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好的,是真功夫~我还是先从练体力开始吧! 二、静听 好的陪伴就是全神贯注地听,没有批判,像水一样流过无痕.... ①无语 ②觉察中的观念不随 我的理解是,首先要安静地倾听,即使对方说到令你愤怒的事,也不要随意打断或插话。应该自始至终专心地听,以对方的角度体会对方的感受、思想,而非他话里的内容。 对不起叶先生,请原谅我走神了。 就在这里,刹那间,我突然想到了一直困扰我很多年的一个问题。仿佛那么一瞬间我开窍了!我有些欣喜若狂。 但因为自己也不是很确定,所以只有在实践之后,再与大家分享。 那天的理念培训,我只记录下了这些,不知道能否给没参加培训的大朋友们以启发。 如果有幸,这篇文章被你读到了,无论你有何想法,请留下只言片语,只为我们共同成长。毕竟每个大朋友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我的也只是冰山一角。期待大家更多的分享! 正如我说的,2010年4月25日,又一个人生的“拐点”,我预感到奇迹即将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