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开200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剂学》第四版(中国各大药科大学编纂,药学专业指定教材)233页,第二行:1.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分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前者用量小,一般5~50ml,后者用量大,多至数千毫升。静脉注射药效最快,常作急救、补充体液和供营养之用,……
静脉滴注,俗称的“打点滴”,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甚至可以说滥用的一种治疗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经验,感冒发烧到医院看病,医生通常都给开点滴,当有人问能不能不打点滴的时候,医生往往出言“恐吓”,说不打点滴如何难保证治疗的质量云云。大堆的医疗名词丢在患者面前,加上患者内心希望尽快治好病,医生的话是专业等等的心理,被医生这么一说,患者也只好唯唯诺诺,按医生的意愿办事了。但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请大家回顾下本文第一段用红色标注出来的文字:药效最快,常作急救、补充体液和供营养之用。从这短短的10几个字,我们可以分解出来2层意思,第一:药效最快;第二:常作急救、补充体液和营养之用。药效最快,这是从药物起效的时间来说的,“迅速”是这种给药途径的特点。而第二层意思又分了两种情况:常作急救、补充体液和营养。急救简单的说就是危急的情况所采取的救护措施。补充体液和供营养,则是在身体在短时间内失去大量体液(失血、剧烈呕吐、腹泻等)采取的迅速补充人体体液容量或当病人身体虚弱,不能通过食物吸收身体所需适量营养物质采取的措施。
一个人的一生,有几个从来没有发过烧?没有发生过呕吐和腹泻的?估计在这个地球上,屈指可数。但是不是一但发烧呕吐就必须“打点滴”呢?这又涉及到另外的一些医学常识了。人体是一个进化得比较成熟的生物体,对外来的一些不利于个体的侵入会产生自然的排斥效应。而这些入侵者往往就是导致发热、腹泻的病菌。当人体受到病菌大举入侵时,身体的免疫机制就会调动起来,而从开始抵抗到完胜侵略者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好比是一个国家受到另一个国家的侵入,从边防军发现敌踪,到报告军区首长,再组织军队使用适当的策略抵抗,再最后打退敌人的入侵,并不是眨眼之间就能完成,并且所用的方法也很有讲究。
简单的打个比方:我们现在处于平原地区,视线非常的良好,我们可以采用空中打击和地面拦截的方式打退敌人。用空中打击无疑是最快的,几十架轰炸机轰隆隆的飞出去,一顿狂轰滥炸,可能不到一个小时就把敌人消灭了。但如果采取地面拦截,则要派出陆军部队,步枪、机关枪的,也要杀个3、5个小时才能把敌人赶出去。可是出动战机轰炸的成本跟陆军的成本相比较,空军的花销就要比陆军大了。(当然,我这里只是举个简单的例子,实际的军事行动必定比这个复杂得多)一架飞机的制造成本过亿,每次使用的飞行成本也比陆军要高,飞机要用航空用油,价格也非普通汽油可比。这还仅仅是金钱上的,飞机万一失事,驾驶员的死亡率也比一般的地面工具要高,这意味着要冒更高的风险。
相似的道理,“打点滴”在医药中的应用类似于空军。使用者既需要付出更多的药物成本,也需要冒更大的风险。到这里,也许有朋友会问了,打点滴有什么风险呢?会要命吗?
答案是“比其它途径用药,更容易要命”。为什么?
1. 其它的给药途径,无论口服、肌肉注射(也就是一般的打屁股针)还是鼻腔、肛门等途径用药,药物都先通过身体粘膜的吸收,再经过一定的循环渠道进入血液系统。而打点滴,则不通过任何的阻隔,直接把异物(即使是药物,对身体也是异物)输入到血液系统中。那会有什么不良后果?
静脉注射用药是所有制剂里配制生产最严格的剂型,但无论我们采用什么办法,总不能完全把那些非药物成分的东西完全隔绝掉,虽然他们的身材非常渺小,渺小到需要用高倍数的放大镜才能看到。如果经常打点滴,由于这些异物是直接输入血液,并且不能被身体排出的,长此以往,身体就会累积不少这样的小东西在体内。而一般的血管比较粗,这些小东西也未必能对我们的血管通路造成什么影响,但肺部,附着于肺泡上的毛细血管就另当别论了。因为需要达到最高效的氧气交换,肺泡上密布管径很小的毛细血管以增加交换面积,这些外来的小东西进入这部分的毛细血管就可能导致血管堵塞。在年轻的时候也许还不觉得怎么样,当年纪大了,身体机能本来已经处于退化的过程,这些堵塞的毛细血管渐渐形成肉芽肿,霸占了原本用于交换氧气的地方却什么好事都不干,这样更加重了肺部的负担,让本来1分钟呼吸25次就能完成氧气供给的机械运动增加到30次。大家都知道,机器使用都有寿命,我们的肺部也一样的。
2. 如果大家有注意近年的新闻报道,因为打点滴致命轰动全国的有06年的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的“二甘醇”事件,同年8月份的“欣弗”事件,去年6月静脉注射人血免疫球蛋白导致6人死亡。但是,其它给药途径造成的不良反应急性发作死亡的案例有多少呢?不是没有,但相比“打点滴”要少得多。问题又来了,为什么?
就以齐齐哈尔制药二厂的“二甘醇”事件为例,那是错用了不能用于注射剂的添加剂而导致的严重后果。如果生产出来的药品不是静脉注射剂,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试着从药物吸收途径的方向来分析一下。通过口服吸收的药物,一般过程是:在胃肠粘膜吸收(不可能100%),进入肝脏循环,在肝脏经过多种酶的作用(大部分药物的结构发生变化,一些药物因此对人体毒性降低),最后分布到身体各部位发挥药效。(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因此有肝脏疾患的病人解毒功能往往比其它病人差)临床上使用的大部分药物,其导致严重副作用或毒性反应的使用量一般比临床医生开出的处方量要低很多,加上经过吸收、肝脏的分解等过程,实际的药效会有所降低,万一误服或稍过量出现中毒反应,也为临床的抢救争取到一定时间。类似原理,肌肉注射或其它方式给药,一般至少需要经过粘膜吸收或肌肉组织吸收的过程,因此起效会稍微慢些。可是,通过“打点滴”的途径给药,完全没有吸收过程,药物100%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并且不需要经过肝脏而直接起效。这也是静脉注射之所以迅速起效的原理,也是为什么抢救的情况下医生都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来治疗的原因。
以上两点都是基于医药方面的原因为大家说明滥用静脉注射(打点滴)的危害,下面第三点则涉及的是人的原因。
3. 静脉注射如同抗生素类药物被滥用一样,背后都有人的主观因素在里面。一切向“钱”看在医疗系统也不例外!这实在很让人痛心!可也是不争的事实!(在这里我仍然要向那些坚持“医者父母心”的敬业的医疗工作者致敬!虽然黎明很黑暗,还是有希望啊!)
国家医疗制度推出以来,普通老百姓感受最深刻的莫过是“看病难”,这三个字包涵的不仅是找好医生看病难,还有药费高昂看不起病的意思在里面。这里我无意深刻探讨现行医疗制度的各种弊端,只是在昨天看新闻的时候看到说,新的医疗制度改革方案即将实行,广州各大医院要取消药品批零差价,只在每张处方收取10元的药品服务费作为补贴,要改变过去以药养医的做法,医药要分家。根据电视台计算的结果,一张药费是100元的处方,即便收取10元的药品服务费,医院也要亏损3块多。这亏损的部分由哪里出?怎么出?这是电视台主播问的问题,同样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从现在很多近几年才冒出来的医疗服务性收费项目和越来越高的各项检查费用开支来看,估计到最后亏的还是看病的老百姓。
大量使用静脉注射也是其中的一个敛财方式。无可否认,所有的静脉注射产品,包括药物和用到的医疗器材,如针头、输液管等都是经过最严格的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成本相对比其它口服制剂、肌肉注射制剂都要高不止1倍。但是不能忽略的是,他们销售价格之间的差距相差也绝不止一倍。
我在医药行业工作近10年,了解从生产到供应各环节的情况,更因为曾经从事采购工作,对当中成本心中也有一本账。
多年前我曾经有一次持续超过3天的高烧(体温超过38.5度,大部分时间超过40度)经历,因为深谙医药系统运作的方式,能自己解决的问题绝不上医院是我的一项基本原则,可是当时我自己知道那样的持续高烧对身体的伤害相当大,迫于无奈去了医院。我明智的在病历簿职业一栏写上:药剂师。医生在给我处方前都需要抄姓名年龄等信息,也因此看到了我的职业。她谨慎并且客气的问我,需要什么。我告诉她,肌肉注射退热的药物,并且把病情描述了一次,她同意马上肌肉注射退热药物,但也建议我打点滴,可是整个过程她都在询问我的意见,并不像我观察到对待其它病人那样什么都是她说了算。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有些医生并不是完全从病人的真正需要出发去处方药物的,他们还有别的想法。
药品零售价与医院进货价又是什么关系呢?一般来说药品从生产企业出厂都有一个批发价,但药厂并不是完全按批发价供应给医药公司(药厂不能直接供应药物给医院),医药公司通过招投标或其它渠道获得医院的供应权,一般通过招标采购的药物按招标价供应,其它渠道的供应医院的药物则按医药供应企业和医院商定的价格供应,可能高于药厂批发价也可能低于药厂批发价。国家允许批发价和零售价之间有15%的差额,那么意味着医院最起码可以保有15%的批零差价所产生的利润,如果药品低于批发价采购,更有可能高于这个比例。(国家规定了最高零售价的药品也许会有例外)
我们来算一笔简单的账(仅计算药品产生的利润):
一支退烧用的肌肉注射药物,假设批发价是2元,医院零售价只能定到2.3元,那么医院在这里得到的利益是2.3-2=0.3元。
一支静脉注射用的药物(一般是冻干制剂添加到0.9%氯化钠溶液里),暂时忽略氯化钠溶液的价格,单计算起药效的药物,一般零售价都超过50,即便是15%的批零差额算,批发价是50÷1.15=43.48,那批零价差就是50-43.48=6.52元。
0.3元和6.52元之间的差距会不会让大家比较好理解为什么一个用于急救的治疗方式动不动就让大家享受呢?是看病的都是急诊?还是大家都是皇帝,要享受皇帝式最高等级的待遇?
我很记得当时读书的时候,教药剂学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位临床医生,她讲到这一章的时候千叮万嘱,告诉我们:能吃药解决的,别打屁股,能打屁股解决的,别轻易打点滴。点滴不是设计给一般病人用的,滥用的后果很严重。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医生给我们所有人的忠告!也是今天我要给大家的忠告!
也许,有医生会说说打点滴会快点好,也许有医生会把另一道选择题丢在你面前,说:不打点滴,后果你自己负责。当你选择的时候,请想想你今天看到的这篇东西,想想你是不是真的紧急到不打点滴就要没命的地步?
如果说很多人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判别什么情况才是紧急,因此不知道面对这样的交叉点应该如何选择。那为什么我们不积极的学习医药常识来武装自己?为什么我们要完全失去判断能力地盲从?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告诉大家以后再也不打点滴,而是想告诉大家,我们其实有更多的选择,我们应该理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道路。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