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垃圾——工业文明难以消弭的最终产物主讲:北师大哲学系老师 田松
时间:1月10日,下午2点
地点:达尔文自然求知社会议室
主持人:毛达
联络人:刘慧莉 1521 065 6612
交通: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69号A座(路边两层灰色小楼内),可坐地铁10号线至北土城下,D2出口,乘坐82路、81路到北辰西桥南下(路对面即是),或乘坐113路到民族园西路下,向北100米。
内容介绍:
如果喝过的矿泉水瓶在每个人的家里堆积如山,我们还会这么轻易地喝一瓶矿泉水吗?北师大哲学系老师田松向每一个现代人提问,为什么我们能够站在街头,喝一瓶矿泉水?
从资源开发的尾端视角,田松认为,除了石油和饮用水的资源供给,垃圾处理系统同样成就了每一瓶矿泉水带来的清凉享受。但他同时提醒我们,环卫工人和拾荒者将废旧水瓶转移,但并没有将其真正消灭,因为"物质不灭",经历过多次再生利用的塑料水瓶,最终仍以垃圾的身份变为废水、废气,包围了我们的生活。
“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这其中的垃圾,包含了固体、液体、气体多种形态。在2008年“垃圾问题”尚未如此占领主流媒体时,田松就发出了这一颇具前瞻性的感叹。不幸的是,他的预感实现地如此之快。人们激辩于垃圾分类、填埋,还是焚烧的2009年,不正是“垃圾围城”企图自固态转为气态的大规模变身吗?
本次讲座,田松将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以矿泉水为案例,说明垃圾问题是工业文明的必然结果,是我们当下生存方式的产物。
他认为,垃圾问题是比能源问题,粮食问题更加重要的战略问题。而且,在工业文明的框架下,能源问题可以解决,垃圾问题不能解决。而能源问题的解决,将会使垃圾问题更加严重。
从热力学的角度,田松把垃圾的概念从固态扩展到液态、气态以及纯粹的耗散热,则全球变暖问题,是垃圾问题的一个表现形态。
田松认为,工业文明如同一个功率巨大的引擎,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天然水体转化成垃圾。发展程度越高,马达功率越大,转化垃圾的能力越强。
他说,我们的工业文明,就建立在垃圾堆上。
讲座中,他还将以泸沽湖垃圾为例,论述在全球化的现代化工业文明中,下游必然成为上游的垃圾站和能源的供应地。
田松强调,真正的问题不是怎么样发展,二是怎么样停下来。如果人类不能停下工业文明的步伐,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将会终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