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lice_412004 于 2010-8-18 08:53 编辑
一直想写,一直犯懒,一直未写。乘今天兴致不错,赶紧写。
跟大家分享一下那天听荒野的环境教育和区老师的简朴生活讲座。两个讲座听下来,其实,内容很多。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也是最想跟大家分享的,只有两句话,一是一件实物,不光只是考虑它的成本(卖价),还要考虑它的环境成本。另外一个是为子孙后代着想。
可能是参加了自然之友自然体验培训课程的原因,可能是天性喜好美的东西,我今年好像多长了一双眼睛,多长了一个心灵一样,突然发现周遭的动物,植物是那么的美,那么的活生生与我们在一起,看见小鸟,从它的眼睛里,我能看到它的灵气,看着它跳跃着的小小身姿,我会生出怜惜之情,听到它婉转的歌喉,我会陶醉其中,觉得声音无比美妙,整个儿一天的心情都会随之变好。看到路边的狗狗,小猫,我会忍不住多看两眼,有的时候甚至会蹲下伸手抚摸,逗逗它们,看到它们无辜单纯的眼神,我有的时候甚至会想到人类婴儿纯净的眼神,觉得这些小生命无比奇妙。仔细看看我们周遭的花朵,每一种都是美丽的,每一朵都是不同的,无论是颜色,还是形状,无论是姿态,还是气味,都是那么得让人沉醉其中,有些花简直美得让人窒息,恨不得让人屏住呼吸。而且,它们都是有名字的,有科属,有自己的亲戚。看看我们周遭的树木,笔直,挺拔,风儿来了,树叶沙沙,而且,它们的四季是那么的不同。
我们跟自然原本就是一体的,只是多年的疏离,让我们无视它们的美丽以及我们之间的关系,直到近来我才重拾我们的关系。
上个星期收拾屋子,发现我手里的塑料袋是那么得多,无用的纸张是那么得多,多得让我觉得很惭愧。我为什么要拿回、积攒这些需要几百年才可能降解得掉的塑料袋呢?我为什么要丢掉这些塑料垃圾让它走进垃圾填埋场祸害一方或者是让它流浪到大海垃圾带里祸害鱼类甚至返还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呢?就是因为短视的它是不需要花钱甚至只需要几毛钱就可以的这样无视它的环境成本吗?为什么我手里会有这么多无用的纸?这些纸只是告诉我我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或者什么时候刷了卡,该还多少钱?特别怀念没有过去多长时间拎着菜篮子上街买菜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也特别怀念家里自己用葫芦做成的水瓢和用丝瓜篓做的刷碗布,特别怀念妈妈四处找来捆书的包装条和铁丝做成的篮子,特别怀念奶奶编的蒲草垫,特别怀念小时候玩泥巴玩沙包玩跳绳同样五彩缤纷的童年,特别怀念夏夜睡在院子里的竹床上看着天上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星星和黑夜里一亮一灭飞舞着的萤火虫。
是我们都变了吗?还是我们麻木了?
……
最后,照实搬来讲座上的内容,让大家从这些字里行间中感受到自然和简单的美好。
台湾岛上先人,原住民敬天爱物的智慧: 树是山的孩子,船是海的孙子, 大自然的一切生物都有灵魂, 树的灵魂有被尊重的权利, 你若不祝福这些大自然的神祗, 就不是这个岛上有生命的一份子…… 如果我们期待世人能对地球有爱、有关注 就不能没有直接体验自然的经验 否则人只能对自然有疏离、空泛的认识 永远不会由衷感动 ——约瑟夫.卡内尔 Rachel Carson,1962年出版《寂静的春天》掀起环保运动的狂澜。Carson终其一生,努力唤醒大众心中原有的大自然之爱,深信领会自然之美与庄严,不仅能使精神复苏,并具有内在的治愈作用,使人性更富于深度。 她深信 凡是沉浸在大自然之美的人 终身都不致孤单或厌倦 个人的生活难免有操心焦虑之处 但是他们的心念却可以找到途径 通往内在满足与新鲜之感 沉思在大自然之美的人 在其有生之日 始终可以找到力量的泉源 在大自然之前,你我(甚至自然学博士)都是无知的孩子,不要担心自己很多知识不知道。 所有自然的知识,只有和个人的生命经验、情感、体验交互作用才真正有价值,否则只是书本上陈述的科学事实。 ——瑞秋.卡森 一旦情感已经产生…… 对美的感受 对未知而新鲜事的欣喜兴奋 对万物的同情、悲悯、赞叹与爱 我们就会想着认知 这些让我们产生疑惑的事物 而小孩要一直 保有天生的惊奇之心, 至少需要有一个大人陪伴, 与他共享、重新发现 这个世界的喜悦、兴奋和奥秘 ——瑞秋.卡森 不管是候鸟迁移、潮汐涨落、春临大地花苞绽放 万物万象除了美丽之外,还有象征意义 黑暗过后是白昼 冬天远扬,春天便会来临 顺着自然循环、四季律动 其有着自我疗愈的力量。 ——瑞秋.卡森《寂静的春天》 荒野是万物生命的源头 是人类古老的乡愁 让我们重回荒野 找寻失落的喜悦 ——徐仁修(台湾荒野创始人)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也改变了人类的思维 工业、科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下 全然忘却人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们所谓荒野? 是人用有限的眼光 从短视的经济角度来思量 所以它成了没有价值的地方 荒野其实不荒 它蕴藏着无限生机 充满着形形色色的物种 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人应该学习从生态的角度看待它 那么荒野不只有情 还藏有解开生命奥秘的智慧 总有一天人类会知道 荒野是我们能留给后代 最珍贵的遗产 希望那一天不要来得太迟
关于区老师,二十多年来,本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汲泉而饮,采野而食的宗旨,他住自己搭的简易屋子,挑泉水饮用,下雨天用盆接水,自己拾柴生火,去蔬菜瓜果市场拣别人丢掉的东西回来再利用,采食野菜,自己拣一些别人不要的东西回来重复利用,特别羡慕他可以观日望东洋,沐浴下南溪,登高上西山,赏雪推北窗,简直就是世外桃源。也特别敬佩他可以放下身份,谦卑地弯下身拣拾东西,在他看来,需要一件东西,首先,看能不能拣来,然后,看能不能跟别人要(别人用不着的东西),接着,是能不能跟人借(自己需要,对方也需要),再然后呢,是能不能买个二手的先用着。总之,合理利用资源。
区老师人很瘦,一把白胡子,但是人很精干,头脑思维敏捷,反应也快,我有问到他的年龄,他说人的年龄有很多种,生理年龄,日历年龄,心理年龄,智慧年龄,灵修年龄,不要过多在乎日历年龄,只要智慧年龄,灵修年龄越来越高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