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keyla 于 2013-8-18 17:38 编辑
三毛文章里曾说,深深相爱的两人里如果有一个要先离开人世,先走的那个会比较幸福。那时还不以为然,想着人总是多活一阵比较好的。渐通世事之后,才知道在爱人之前离世是多幸福的一件事。生而为人,便要面对死亡之痛。很感谢慈恩两个多小时的分享,不仅让我了解了临终关怀的内涵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仿佛打开了又一扇窗,让我看到了死亡不一定是阴冷寂寞的,也可以是自然而温情的。
在慈恩的讲述中,我们仿佛跟她一起见证了从死亡边缘生还的奇迹。一位心脏已经停止跳动的病人,靠着慈恩和一位中医医师持续的对于身体和脚底穴位的按摩,没有进入冰冷的世界,反而渐渐恢复了生命特征。一个身患白血病,康复无望的女孩,放下了对生命的执着,跟随法师专注的研习经书,提升内心。经历了致命的一跤(对白血病人来说,摔跤后很容易流血不止)之后,不仅安然无恙,白血病症居然也不见了。打动我的不仅是这女孩的康复奇迹,而是她对于生命的豁达,对于内心的专注。我想,即使白血病依然不散,她也仍会毫不抗拒,坦然的面对死亡,以一颗纯净的心安然走好那或长或短的历程。
在国人的观念里,总是抗拒着死亡,希图以各种仪器,管子,手术刀,药物延长生命的长度,推迟那个时刻的来临。然而,该来的总是要来的。对比之下,台湾的医疗更注重对病人心灵的呵护,以专业的团队帮助他们接纳死亡,走好生命的最后一刻。在这个团队一般由4-5人组成。每个人负责一个方面,陪同临终病人和家人一起走过身体安宁,心灵安宁,灵性安宁,逝者无憾,生者无憾等阶段。在死亡来临之时,“我是谁”的问题也常常会更加深刻,临终的关怀能帮助病人为生命释怀,坦然的面对死亡。
死别其实也如同人生中一幕幕痛而无奈的生离,一段美好关系的结束。慈恩讲到为了让逝者安心,亲人需要向病人表达,虽然我很爱你,很想一直陪着你。但是你不得不走向另一个世界,我们将不得不分离。但请你相信,我会带着对你的爱过好以后的生活。也希望你能安心。“一切没有真的结束,可以在一生中去感受,去回味。”不禁想起了自己此前经历的一次离别,最后的最后也只能承诺自己会过好以后的生活。
专业化的团队,高昂的人力投入,以为临终关怀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却在讲述中意外得知,在台湾这笔费用居然可以作为医疗保障的一部分,由政府来买单。而大陆,却鲜有专业的组织来承担这样的服务。欣喜的是,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差距。我们的晚缘作为上游服务,对老人持续的爱和陪伴,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服务对象在临终时的焦虑和恐惧。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以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不禁想起了陶渊明的挽歌,如果有爱和关怀在,死亡是不是也可以成为人生一个伟大的时刻,以一种新的形式存在,与天地万物重新融为一体?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很欣赏杨绛译诗的淡然和洒脱。或许,与人生的其他阶段相比,死亡并没有什么不同。当它来临时,希望每个人都能微笑着,淡定的和生命之火告别。。。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